“一律不批”在环保部门究竟能扛多久?
3年前的这个时候,梁丽明因摘掉太原市在全国重点城市空气污染排名第一的黑帽子,而成为首届“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但如今,一项没有完成的指标,让梁丽明回到了“原点”。
岁末年初,随着“保增长”呼声的日益强劲,越来越多的“梁丽明”开始担心:多年的环保努力,会不会随着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死灰复燃”而泡汤。
这些“梁丽明”的担心是有根据的,据国家环境保护部有关官员透露,不少地方为了多上项目,多争取资金,保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将一些早已被否决的高污染、高能耗项目重新拿了出来,总投资高达460亿元。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给当地环保部门的压力也在加大,“梁丽明”们正在忍受着内心的煎熬——环保要不要给经济增长让路?
率先“开闸放水”的,是历来被要求“发展速度一定要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江苏省。
去年10月下旬,某省环保厅出台了《关于当前全省环保系统进一步做好服务经济发展工作的意见》(下称“八条意见”)。据“八条意见”称,针对目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发生的变化,全省环保系统要“在为百姓创造更好环境质量的同时”,也要“着力为发展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然而,环保部显然意识到了“开闸放水”是不适宜的。时隔数日,环保部紧急出台了《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环保措施不仅没有松动的迹象,口风比以往更紧。《通知》不断重复着“加大”、“攻坚”、“狠抓”、“严格”、“严厉”等字眼。
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间,环保部一直坚守着“严厉”的态度。
2008年12月12日,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再次表示,要“为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建设项目设置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火墙”。他还提出了四个“一律不批”:对于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低劣,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没有总量指标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于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项目,一律不批。
2009年1月9日,环保部通报,“在提高审批效率的同时,环境保护部从严把关,对11个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煤化工、火电项目予以暂缓审批,总投资达438亿元。”
然而,进入2009年,“保增长”无一例外地成为各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开闸放水”明的不能放,暗的会不会放?高污染、高能耗但投资规模大的不能放,变通了、拆解了会不会放?“一律不批”在上面能守得住,到了地方是否也能守得住?人们甚至还会怀疑:今天突击上马的拉动内需的项目,会不会成为明天整治的对象。
有人说,2009年有可能是几十年来“环境保卫战”最艰苦的一年。“一律不批”在环保部门究竟能扛多久?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如何在保增长中下功夫? 环保部门要大胆说“不” 细微之处折射大转变 环保产业能孵出金蛋吗? 环保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环保部门将与环评机构“完全脱钩” 中国环保产业年产值"十一五"末将达1.1万亿元 山东:300多亿元环保“蛋糕”有着落 美商务部助理部长柏大伟:环保产业要按市场定价 中美就环保产业市场方面加强合作深入交换意见 环保展展出面积增6成 厂商看好中国环保产业 考察美国环保产业之行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