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将成粮食作物大敌
报告指出,世界某些区域以前所遭受的极端酷热气候,如在2003年欧洲所遭遇的酷热夏天极端气候,可能会在若干年后成为一种常见的夏日气温。尽管这种极端酷热天气成为常态的夏日气温要等到本世纪中叶,而且只会在世界部分地区发生,但科学家坚信这种极端酷热天气在2080年到2100年期间将会成为一种全球性常态现象。
该项研究由美国华盛顿和斯坦福两所大学科学家共同完成。研究工作所使用的模型由“跨政府气候变化专家组”开发,模型依靠计算机模拟计算未来气候模式,其优势在于其对平均气温合理的精确预估。之前,许多研究模型在预测因温室气体在大气层积聚对气候的影响主要集中于研究对亚热带地区的干旱威胁,而没有研究高温所带来的问题。而新的研究项目则将重点集中在高温产生的影响。其实极端酷热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与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造成的危害不相上下。植物本身有其自身适宜的生长和育种温度,一旦超过这个适宜温度,决定产量的叶子发育和内核的尺寸两个因素都会受到影响。
研究报告指出,日益升高的气温将导致那些对热敏感的农作物枯萎,包括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大宗作物小麦,导致其产量降低20%%到40%%。而主要的谷类作物除小麦外,水稻和玉米也都对高温特别敏感。高温对一些耐热作物,比如高粱、粟黍等类作物的影响不大,但这类作物的口味不一定适合大众的需求。
近年来在法国曾经因为极端酷热天气而导致作物减产,但由于世界其他地区粮食生产未受到影响,法国减产造成的影响没有受到太多关注。新的研究结果指出,未来由于极端酷热气候会在世界多个区域同时出现,会造成世界范围粮食同时大幅度减产。研究负责人,美国华盛顿大学气候科学家戴维•巴提斯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警告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些粮食作物减产将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带来可怕的结果,因为在那些区域目前本来就有不少人食不果腹。
巴提斯蒂博士认为,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要大于海平面升高对沿海城市的影响。他表示,对农业的影响将在100年之内就会成为现实,而海平面升高带来的影响也许要在三四百年以后才会成为真正威胁。他认为,这是最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世界急需采取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或者找出应对农作物产量下降的方法。
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也存在争议。有人就认为,日益升高的气温对北部国家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延长农耕时间有利,而且,农作物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中会生长得更好一些。但巴提斯蒂博士认为,偏高的气温对北部国家只会是在今后有数的几十年内有助益,但是到了本世纪末,北部国家也会受到高温带来的压力。而且在靠近北极的区域,那里的冻土土壤并不肥沃,不适合于耕作。
科学家认为,世界应对农作物产量因气候变暖下降的途径之一是加快培育更加耐热的作物品种,尽管这需要科学家几十年持续不断的努力。(本报多伦多1月9日电)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德研究能中和盐碱地的农作物 采棉机棉田显威 新机械现场展示 辽宁西部部分地区发生旱情 严重影响农作物收成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影响农作物生长 科学家发现控制农作物吸收砷的基因 暴雨将给南方部分地区农作物带来毁灭打击 全球农作物种子库将正式启用 用海水灌溉农作物 河南:农作物秸秆热电制气环保项目破土动工 南京部分地区污染严重 不宜种植农作物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