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走低碳化道路是战略选择
2008年暴发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消极影响。危机暴发后,人们对全球治理模式产生了怀疑;同时,金融危机与应对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叠加在一起,全球范围内都在酝酿着新变革,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美国能源政策的不断深化。奥巴马上台后出台的能源新政策备受瞩目,尽管美国能源政策的转变已经数年,奥巴马则更明确地把它提到外交和国际经济议程上。可以预期的是,未来的国际能源格局和国际政治、经济、外交格局,都将发生很大变化。
美国现在推动国内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与交易政策,这会不会对全球气候变化政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还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美国是一个体量太大的国家,它的政策外部溢出效应很强。况且美国新任能源部长朱棣文提出,美国将考虑碳税问题。虽然碳税不可能很快实施,但同样,假如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把碳税作为调整能源结构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政策手段,则可能意味着一种新的贸易壁垒的出现。这对于中国的影响将尤为显著,因为中国相当大一部分是外向型经济。
另外,奥巴马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态度,与之前的小布什政府形成了鲜明对比;加上经济危机后,欧洲和日本在气候变化上的调子相对来说放得低了一些,这意味着美国很可能会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方式,重新回到气候变化谈判桌。
综合以上这些因素,为了缓解环境问题压力、保障能源安全、提高经济增长的资源利用效率、应对气候变化,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已经势在必行;而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或者促进经济发展的低碳化进程,也已经成为中国必须做出的战略选择。惟有如此,才可能以主动出击的方式应对未来国际经济、贸易和环境格局的重大变化。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某种程度上为中国加快向低碳化转型提供了一个重要机遇。中国过去多年来对高耗能产业投资较多,由此产生的技术寿命期一般是二三十年,也就是说,正常来讲我们要二三十年后才有望对这些行业做出调整。而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影响很大,如果我们借此机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这场大危机很可能成为解除高耗能产业技术锁定效应的契机。
摘自《绿叶》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