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荒”字
其实,“荒”字并非生来邪恶,它本是个中性词,既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只是长期以来人们强加给它一些贬意罢了。而实实在在地说,“荒”字的经济效益恰恰又是自身的短板,这样一来,“荒”字便注定要成为人们所厌恶而“开发”的对象了。
那么,如果换一换角度,譬如:从生态效益的角度看待“荒”字,情况将会怎样呢?若从生态效益的角度看待“荒”字,则会发现,除农田荒了是坏事外,其他地方荒了并不一定是坏事。就以被人们称为“荒水”的沼泽地来说吧,如果单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沼泽地的价值确实微不足道,但若从生态效益的角度看,它的价值却十分可观。第一,沼泽地能够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在其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中分解、转换,起到为大自然“解毒”的作用;第二,沼泽地能够储存碳元素,可降低大气污染,同时,减缓温室效应的步伐;第三,沼泽地的比热远远大于同样面积的旱地,可以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第四,沼泽地是各种地形地貌中保持生物多样性最好的环境,由于其独特的生物链,让每种生物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第五,沼泽地可以调节降水量不均带来的洪涝与干旱,将过多的降水和来水存储、缓冲,然后逐步放出,发挥着蓄洪、抗旱的功能;第六,沼泽地植物的自然特性,可以防止和减轻对海岸线、河口湾的江河、湖岸的侵蚀;第七,在地势低洼的沿海地区,沼泽地可以防止海水入侵,防止土地盐碱化;第八,沼泽地注入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浅层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使之得以保存和补充,对缓解地下水位下降具有重要意义;第九,沼泽地昼夜不停地蒸发,为空中提供着宝贵的水汽,形成湿润、清新的“小气候”,可减少或控制粉尘及各种细菌的传播,有益于人们的健康,等等。关于沼泽地的价值,联合国环境署的研究结论是:每公顷以沼泽地为代表的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000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的160倍。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的民众把沼泽地视为“地球之肾”或“地球之肺”而珍爱有加。
可见,国人是该换换角度来看待“荒”字了,否则,对荒山、荒丘、荒坡、荒沟、荒水、荒滩的“开发”将会无休止地延续下去,届时,荒山、荒丘、荒坡被“抽筋”“剥皮”,荒滩上建养殖场,草原里建农场,沼泽地里建别墅的现象将会愈演愈烈。到头来,人们得到的将是小得不能再小的经济收入,而失去的则是大得无法再大的生态效益。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苏州农业寻求“生态”效益 “生态立县” 湟源小流域治理彰显生态大效益 河南省林业生态效益总价值为3172.08亿元 云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启动 首批补偿8200万元 景德镇:千年瓷都欲成“绿都”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