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境观察 >> 正文

环境监测工作问题重重 如何与发展同步?

Eedu.org.cn 作者:周佩德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7-29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已进入新的转型期,即“实现从传统到现代,从粗放到精准,从地面到天地一体化,从分散封闭到集成联动、从现状监测到预测预警的历史性转型”。长期以来,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比较滞后,与新时期环保工作的要求相比有很大差距,影响了环保部门参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权威性。

  当前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目前,环境监测工作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全国环境监测系统体制不顺。环境监测系统缺乏统一监督管理,网络不健全,功能不完善,信息生产能力不强。

  二是各级环境监测站建设发展不平衡,差距明显。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决策层对环境监测的认知度不同,致使不同区域之间在监测能力建设发展上不平衡;对以“吃饭财政”为主的经济落后地区,资金投入缺乏长效保障机制,仪器装备水平较低,队伍配置和结构不合理,环境监测工作难度大。

  三是监测能力滞后,削弱了环保部门的话语权。近年来一些发达地区将高污染、高能耗项目转嫁到落后地区,少数工业园区污染严重,已突破总量控制指标的警戒线。但由于当地的环境监测跟不上,难以监测污染因子和核算排污总量及其变化规律,拿不出令环境违法者信服的真凭实据,导致监测执法苍白无力。一些地区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匮乏,在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时往往能力薄弱,难以为地方政府部门科学、果断决策提供依据。

  四是监测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主要包括环境监测技术储备不足,监测技术标准体系不先进,监测工作深度、广度不能满足掌握环境质量、生态现状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需要。

  这些因素,将对新时期环境监测的历史性转型产生制约作用。

  如何破解转型难题

  那么,如何破解环境监测转型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创新环境监测体制。国家要抓紧出台新的《环境监测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监测机构的性质与职责,各级环保部门应履行环境监测的政府职能,强化环境监测的行政管理;要拓展监测技术监管。上级环保部门应强化对下级基层环境监测的监督管理职能,开展巡视性、监督性、稽查性的监测工作,全面掌握辖区的大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源达标排放情况、基层环境监测情况;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质量检查、考核,确保监测数据真实、有效,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监测的正确性、科学性;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活动,严格实施环境监测人员上岗考核和监测能力认定等。

  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当前,应抓住国家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机遇,通过多元化投入,重点加强应急、自动、遥感、有机物四大领域的监测能力,形成“省级强高端、地市现特色、县级重基础”的监测建设格局。

  一要提升应急监测预警能力。要按照“高效运转、反应灵敏”的要求,加快建立“省市快速联动、区域相互援助”的两级应急网络,设立网络中心,重视应急处理的技术能力储备,配备应急监测的各种现代化先进仪器和设备,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能迅速定性、定量地反映污染状况。二要加强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各省级环保部门要按照“最先进、高标准、全覆盖”的建设目标,规划布局地表水、城市空气自动监测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装置,提高监测装备现代化水平。三要重视有机监测能力建设。“由地面到天地一体化”的监测转型,客观上要求监测部门加快有机监测项目的拓展速度,关注生态遥感监测,逐步形成有机污染项目分析能力和生态遥感解释工作能力,推动生态及生物监测工作步入环境监测的主战场。四要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省级环保部门应组织开展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督促地方政府加大环境监测建设投入;在资金投入、仪器配置等方面向经济落后地区予以政策倾斜,促进区域监测能力均衡发展;在科研能力方面,要牢固确立“科研先导,技术立站”的方针,通过设立监测科研专项基金,制定监测科研激励政策,引进先进监测技术等措施,鼓励监测人员投身科研。

  构建监测文化平台。各级环境监测站要按照行业特点,构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行业文化,培养高素质、能干事、不出事的监测队伍;要将强化信誉、树立品牌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在全系统形成“诚信、高效、服务、创新”的价值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大专业人才投资,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文明廉洁的监测队伍,树立良好的监测行业形象。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环保局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