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金融危机引发了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一些专家的思考:如果说上一轮全球经济发展是由信息产业来拉动的,那么现在我们依靠什么来拉动经济?低碳经济无疑是目前许多国家选择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早已经提出科学发展的目标,发展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突破口。我国如何才能推动低碳经济?创新在其中会起到何种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参事、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冯之浚。
记者:低碳经济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概念,这是否给我国推行低碳经济带来影响?我国应当如何来应对呢?
冯之浚:我们要以观念创新推进低碳经济。大力宣传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措施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能源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创新、消费过程的优化、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措施,全面推行低碳经济,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推行低碳经济,前提是实现生态环境观念上的创新,重估自然资源的价值。任何一种经济都需要四种资源来维持其运转,即以劳动、智力、文化和组织形式出现的人力资源;由现金、投资和货币手段构成的金融资源;包括基础设施、制造业在内的加工资源;由能源资源、生态环境构成的自然资源。循环经济范式将自然资源列为最重要的资本形式,认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最大的资本储备,提高资源生产率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这一认识对实现科学发展观有着重大影响,我们必须首先从观念上转变过来。发挥自然资源的作用,既要重视经济价值,又要重视其生态价值、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等,这就要求我们做好三件事:一是要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源存量;二是运用生态学模式重新设计产业工艺与流程;三是改变以往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这将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
记者:您能具体谈谈能源结构调整与低碳经济的关系吗?
冯之浚:通过实现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淘汰落后技术,以大规模生产替代小规模生产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这一举措的实施,近年来我国节能减排取得了积极进展。同时,发展资源回收利用的“静脉”产业,是大幅度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的另一项有力措施。
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发展低碳经济实质上是对现代经济运行与发展进行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而且人类所使用的能源是在沿着高碳到低碳、低效到高效、不清洁到清洁的方向、从不可持续到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谁占有能源资源,谁就占据能源发展的天时、地利。与化石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是低碳能源,应重点开发。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需要对开发过程的全生命周期能耗进行分析。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科技创新在推进低碳经济中的作用?
冯之浚:国际金融危机促使人们反思此前的经济增长模式,并研判今后的经济复苏走势,从增长周期角度看,世界经济史上存在着由重大科技创新所主导的周期性经济波动。上世纪7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将世界经济增长带入繁荣阶段,但2001年纳斯达克指数暴跌则暗示着信息技术已经难以支撑经济持续增长,长周期的繁荣阶段出现了向衰退阶段的转变。世界必须依靠重大技术创新的形成,催生集群式产业发展,方能走出经济衰退的困局。目前,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相关的新产品、新产业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正处在替代化石能源的前期,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方兴未艾,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这些领域的技术将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的新的动力。
科学技术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一项新技术刚开始时,早期的成本是最高的,发展到后期技术已比较成型,基本不用再对这个技术进行投入。但从早期到后期这个中间阶段被称为“死亡谷”阶段,这个阶段如果政府不提供支持,也没有到有规模效应挣钱的时候,技术研发是非常困难的。我国处在“死亡谷”的节能减排项目为数不少,因此政府要加大对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领域科技创新的支持,当前要瞄准低碳经济领域的相关技术,加强科技储备。
记者:您认为我国推动低碳经济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冯之浚:首先是要继续搞好节能减排;其次是用清洁技术改进高耗能产业;第三是要以消费方式创新推进低碳经济,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消费和绿色消费。在不降低社会人群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消费领域节能和减少CO2排放也有巨大潜力。我国建筑及居民生活用能量很大,节能问题值得重视。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交通用能迅速增加,然而,汽车交通运输过程中汽油的总能量利用效率仅为0.3%~0.5%。由此可以看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有助于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同时还应鼓励人们外出多步行或骑自行车。此外,还应该以管理创新推进低碳经济。
政策、技术以及资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三大要素,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还在于政策。从约束和激励两个方面加强政府、行业指导,在强化制度约束力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激励政策,支持和推动企业、公众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中国经济转型 目光聚焦在低碳经济 低碳模式是发展新方向 低碳经济制约重重 专家建议设风险补偿金 "低碳经济"压力下的可持续贸易战略调整 高碳能源条件下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 发展低碳经济江门大有可为 胡文瑞:中国能源企业应做低碳素转型的先行者 低碳经济道路曲折但前途光明 低碳时代新秩序 新能源战略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预计中国“十二五”将提高节能减排目标 气候组织:中国正成为世界低碳经济发展领跑者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