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关键在习惯
“限塑令”实行两年,家里的厨房几乎没有缺过垃圾袋。买一次菜,就够用上一礼拜。
这期间,也有过阶段性起伏:每年临近“六一”,风声紧了,菜场里就会出现印有环保字样的塑料袋,时间一久,彩色的超薄塑料袋又开始斑斓。
身边的朋友中,记得自带环保袋上街购物的,也是少之又少。环保的道理谁都懂,关键在于“不方便”,有时,一些客观条件又加剧着这种“不方便”。比如,废旧电池的例子就很典型,不少人都曾经历过四处找不到回收电池处,只好悻悻然把电池放回家里的尴尬。
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不言而喻,可“限塑令”缘何难执行?大家说法不一。工商部门责怪市场管理缺位,市场管理者说是小商小贩没觉悟,小商小贩嫌消费者不配合……
最近,中国环保志愿者团体“民间限塑政策研究小组”给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李静发了电子邮件,就如何限制塑料袋的使用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他们认为可以由税务部门负责对塑料袋征收高于其采购成本的环境税,通过增加购买成本、传递环保信息和强化政府部门责任来更有效地抑制塑料袋消费。其次,不搞“一刀切”,分重点分步骤落实“限塑令”。超市、卖场或其他一些商品零售场所,应是目前这个阶段“限塑令”实施的重点,并相应配备足够的行政资源。第三,建议政府部门要紧密跟踪政策效果。
笔者倒是觉得,即使规范实行“限塑令”,也没有真正让地球母亲受益,而是让超市、卖场成了大赢家。据了解,一家中型超市一年的塑料袋销售额在20万元左右,而在以前,这笔钱是“送出去”的。
大家缺的,并不是买塑料袋的两三角钱,缺的,还是持之以恒的决心。在杭州的古荡农贸市场,由于很早就开始推行环保实践,现在,80%顾客买菜时都会自带篮子和环保袋。
如果,经营者能在卖出一条鱼时,习惯性地用绳子串好;如果,竹篮子不再是人大代表馈赠嘉宾的礼物,而是寻常人家的必备物件;如果,都市里四处可见的环保公益广告,能时时在现实中找到对应场景……
当我们心中常有“为地球减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或许就能接受“限塑令”带来的种种“不便”。环保,关键在习惯。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三峡库区宜昌夷陵区重环保100亿投低碳产业 做个环保的城市人 福师大数计09六支部倡导“低碳校园” 环保袋成新风尚 大牌明星亲手设计 淄博市台李小学开展“绿色环保”活动 苍山县开拓“低碳”三农新模式 “限塑”一年全国超市塑料袋减少了2/3 绿色潇湘发布2009年湖南省10大环境事件 创新科技点亮上海世博会 300万个环保袋背后的社会责任 立足环保走科学发展道路 中国开始“绿色长征”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