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政策有待深化
近年来,在环境保护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绿色信贷政策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商业实践积极展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成绩仍是初步的,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比如说,绿色信贷覆盖的范围仍较为有限,大量企业的环境信息尚有待于纳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尺度松紧不一,有的地方仍为保护当地企业发展而没有将企业的不良环境信息纳入征信系统,有的银行仍为短期利益而有意无意地放宽贷款审核标准;执行标准的划分仍较粗放,市场化手段的使用远远不够,大部分银行虽然区分了优先贷款、限制贷款等大的类别,但很少利用差别利率这一价格杠杆,所以效果大打折扣。
基于此,环境保护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对近年来绿色信贷的实践进行客观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弄清楚绿色信贷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和弥补政策缺失,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创新,让这项好的政策得以深化。
总的来看,深化绿色信贷政策措施,需要形成3点共识:
一是全面推广时机已经成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工作重心。实践已证明,绿色信贷这样的政策工具,在这一历史性调整过程中,可以并且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相对于其他政策工具,绿色信贷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本配置,效率更高,不利影响可控。同时,由于这一政策工具的框架已基本建立,并且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因而便于全面推广应用。
二是高位阶的法律亟待建立。由于绿色信贷涉及环境保护和货币管理两大领域,需要各级环保部门和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管机构密切配合,以及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认真执行。因此,应尽快研究制订较部门规章位阶更高的法律,从国家层面加以规范和推进。
三是需要尽快制订出台考虑周详的实施细则。目前的绿色信贷政策只是简单地划分了几种企业类型,并提出了优先贷款、限制贷款和拒绝贷款的原则性规定,但在某一种类型内部,缺乏贷款额度方面的阶梯式变化标准,也没有充分利用差别利率这一价格杠杆,失之于粗放。应借鉴火电厂脱硫加价的有关规定,对不同类别企业的贷款额度和利率加以区别,以更好地发挥绿色信贷的约束与激励作用。
绿色信贷政策的深化与完善,十分迫切,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尽快予以研究推进。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绿色信贷标准9月有望启动试点 长三角启动环保与信贷挂钩 企业环境行为被分级 发展绿色信贷 助力低碳经济 “绿色信贷”支持“绿色世博” 绿色信贷助推绿色产业 绿色信贷,减排就能获贷款 发展绿色信贷 促进节能减排 潘岳:要继续推进环境税费、绿色信贷等经济政策 河北发布“绿色信贷”评价办法 强调环保否决权 泰州推出环境信用修复机制 政协提案多绿色 信贷发力促减排 发展环境金融作用有多大?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