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优胜劣汰需有哪些机制?
健全产能协调机制
■阅读提示
通过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调整按行政区划组织经济建设的管理方式,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淡化基层行政区划地区生产总值考核,能够清理和取消地方对落后产能的保护措施。要加强行业统筹,调整中央和地方税源结构,鼓励各地通过发展先进产能培植税源。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按行政区划组织经济建设的管理方式,各地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一些地方为增加地区生产总值和培植地方税源而不惜保护当地落后产能。虽然这种管理方式可以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但是区域和行业产能协调机制不够健全,省市等多层次行政区划范围内的产业同构化相当严重,落后产能难以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淘汰。
笔者认为,通过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调整按行政区划组织经济建设的管理方式,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淡化基层行政区划地区生产总值考核,能够清理和取消地方对落后产能的保护措施。要加强行业统筹,调整中央和地方税源结构,鼓励各地通过发展先进产能培植税源。
多年来,东南沿海一些省份的产能单位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各省内部不同区域之间也发生产能转移。这对促进各地均衡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有些产能单位比较落后,存在严重污染。这类产能单位未经技术改造就被转移到其他地区,在一定范围内引起污染扩散。特别是有的重要水源地、江河上游和生态脆弱地区,近几年为了加快工业发展,也引进了一些有污染的产能项目。这样做也许能够暂时给当地带来一定的收益,但是最终结果可能得不偿失。
为此,如何加强区域和行业产能协调,防止产能转移引起污染扩散,笔者建议如下:
第一,产能输出地在转移项目过程中应当进行技术改造。异地重建时增加环保设施,降低污染水平。
第二,产能输入地为保护当地环境,应当设置环保门槛,切勿来者不拒。根据一些地方的经验,可以建设各种工业园区,整合各种产能单位,集中治理污染。
第三,输出地和输入地的上级政府要加强产能转移管理和协调,做好发生转移的产能单位的先进性评价。对一些落后产能应就地淘汰,不允许转移。适当增强一些行业主管部门对产能建设的统筹协调职能,实现区域之间产能单位合理布局,不断提高行业总产能的先进水平。
构建产能激励机制
■阅读提示
鉴于发展先进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的长期性复杂性,需要更加有效地采用各种经济措施,构建以企业或产能单位为激励对象,以资源供给价格和税率、利率浮动为主要手段的激励机制。
目前,一些地方实行的干部政绩考核和奖惩办法中包含节能减排内容,但是激励对象主要是政府及其官员,激励手段主要是物质和精神奖励。鉴于发展先进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的长期性复杂性,需要更加有效地采用各种经济措施,构建以企业或产能单位对激励对象,以资源供给价格和税率、利率浮动为主要手段的激励机制。
一是认真清理和纠正各地在电价、水价、地价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产能的优惠政策。在科学评价不同产能单位先进性的基础上,实行有差别的水电等资源产品供给价格;对先进产能实行优惠价格;对列入淘汰目录但尚未到淘汰最后期限的产能单位实行带有惩罚性和限制性的高价格;对已到淘汰最后期限而没有关闭的产能单位依法强制予以关停,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布,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停止供电,供水企业停止供水。
二是建立环保部门与财政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对同一行业和同一类产品生产的低能耗低排放企业实行带有奖励性质的较低税率。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实行较高税率,节能减排达到一定水平自动适用较低税率。根据产能单位的先进和落后水平差异使某些税种浮动,有可能对企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先进产能的发展和落后产能的淘汰将提高整个经济的质量效益,从而培植更加充足稳定的税源。
三是建立环保部门与金融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对同一行业和同一类产品生产的低能耗低排放企业贷款实行较低利率,高能耗高排放企业贷款实行较高利率,节能减排达到一定水平自动适用较低利率。对上市公司除了考核经营业绩之外,还有必要考核节能减排情况。虽然上市公司一般属于较为先进的产能单位,但是有些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沦为落后产能,还有些公司在产品生产营销方面比较先进而在治理污染方面比较落后。监督机构对这两类公司有必要适时提出警告。这些措施将对企业或产能单位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有助于提高实体经济的素质,金融系统也将获得更大利益。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