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活动信息 >> 校园速递 >> 正文

这里有一条河

——海右文化宣传服务队聊城活动心得
Eedu.org.cn 作者:徐达    资讯来源:环境生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8-25

  这是我们在聊城进行的第一天实践活动。清晨,古老而日新的阳光照耀着这座古老而日新的城市,颇有些徽派建筑风格的古楼屋瓴上的光流淌到那些堆叠着准备拔地而起的砖石泥土上,从古老的繁荣中走来的城市里孕育着新生。我们新的一天从这里开始。  

  以公交车作为交通工具是体会并融入一个城市很好的方式,因不论多不同的文化,都是在浸泡在里面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升腾出来、为人们所认识的。我们一行人仿佛攻占领地似的把16路车一下子塞满了,欢快中略显些许迷惑,好奇又带着昨日的疲惫,就像在这个城市赶公交的上班族,或是欣赏自己居所一般的悠闲居民。车窗玻璃上放映着名字叫做“江北水城”的电影,一帧一帧填满了自己早早就对这个名词设置的空空的躯壳。早先听人说起“江北水城”,心里更多的是不屑一顾的心态,然而这里竟然有这么多的水!总是对“水”有莫大的好感——水是生命之源,一个人因为水而光彩照人,一个城市因为水而生机勃勃。偌大的东昌湖是水做的摇篮,京杭运河更是从历史深处载着这江北古城款款而来。  

  你不是谜一样的古老,也褪去了厚重与庄严,不需要我们去费力的挖掘你、搜寻你,你就在这里,轻易就能够走近你,而这里的人也好似都是那么的了解你。  

  公交车上是一派安宁的气氛,没有过多慌忙,没有过多喧嚣、没有过多拥挤,没有过多冰冷。这点点滴滴都是城市文化中渗透出来的、又包绕盘旋着整个城市的空气养分一样的稳定着这千百年古城的文化内核。就像是在炎热的阳光下,总会有微风习习,从水上来的风改变、稳定着这个城市,不温不火,不疾不徐,但一直向前走着走着,是京杭运河一般的,流着流着,是这座城市血脉一样从古流到今。  

  时间不会等你慢慢感受一切,所有的生命都是流动的,转眼间我们便来到了运河博物馆。  

  运河文化博物馆东临古韵悠长的大运河,西依美丽广阔的东昌湖。我们在这里对过路的市民以及前来参观的游览者进行了宣传调查和采访交流。在一天的实践活动过后,我们把实践过程和游览沿途拍摄的照片冲洗出来,辅以在途中发现的精美明信片,做成展示留言墙,每位交流过的人都可以写一写对聊城的印象、看法、建议或者是其他什么。把抽象的概念拿出来说果然不是什么好话题,当文化、精神这样的词在日常的生活中出现,这才是不懂最不懂文化的表现。倘若你的在生活中经常聊起我感受着聊城的运河文化,这种文化是开放独立、兼容并包的,不久就能在精神病院看到你。提问别人你对自己居住的地方的文化有什么了解这样的问题无非是自讨苦吃,还是问问家常聊聊生活来的实际些。  

  生活在于发现,文化在于感受,直言并非是什么好方法。采访到的许多聊城市民哪怕是腼腆不愿回答什么历史啊建设啊这样的问题,对诸如“当地有什么小吃啊”“在聊城住了多长时间,这里有什么变化啊”这样的问题都是乐意回答的。城市的文化就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在他们和善友好的待人方式和难以磨灭的历史烙印里,在那些小吃的由来、城市的变迁以及河湖的流淌中。  

  当然我们也有幸碰到了研究型的学者傅乐铜先生。作为傅斯年先生的族侄,作为一个聊城人,这些年来,他一直对傅斯年生平事迹对聊城文化的影响进行着不懈的研究。他为我们生动的介绍了傅家自傅以渐以下的家族变迁以及近400年以来的聊城文化,让我们对城市的历史积淀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如果说民俗民风的体会是质朴的研究,那么运河博物馆的参观则是严肃的探索。运河博物馆由著名的社会学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亲题馆名。建筑总面积1. 6万平方米 ,展览面积近7000平方米。博物馆共五层,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分陈列区、收藏区、研究和学术交流区三个功能区域。除序厅之外,分为十个展厅,其中二层三个展厅为“运河文化陈列”,三层三个展厅为“聊城历史文物陈列”。博物馆整体陈列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主题,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护和研究运河文化,反映和展示运河的古老历史、自然风貌和民俗风情。  

  是这条河。京杭运河的开凿使聊城成为商埠云集之地,当时全国最大的钞关就设在聊城境内的临清,当年所收的钞关关税占全国苛税总额的四分之一。聊城因此繁荣盛极一时。商会云集也使聊城多了其他城市少有的挑战和机会,五湖四海的朋友由此路过、来此交易、在此歇脚,甚至是定居于此,城市在冲突中探索,在包容中成长,在收纳中自我完善。在这里不仅有河流的汇集,有银钞的汇集,更有文化的汇集。  

  这里有一条河流过。也许有人说这条河不再源远流长,不能够继续承载千斤的重量。但我觉得,这条河从历史中绵延而来,将载着整个聊城,带着他的从容、祥和、包容、宽广,一直流下去,激励一代又一代聊城人们为聊城的转型和进步前赴后继。(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徐达)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