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镇化规划落户政策:特大城市可“积分制”入户
我国的3大城市病
1一些城市空间无序开发、人口过度集聚,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重城市建设、轻管理服务,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
2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一些城市景观结构与所处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不协调,部分城市贪大求洋、照搬照抄,脱离实际建设国际大都市,“建设性”破坏不断蔓延,城市的自然和文化个性被破坏。一些农村地区大拆大建,照搬城市小区模式建设新农村,简单用城市元素与风格取代传统民居和田园风光,导致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流失。
3现行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制度,以及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固化着已经形成的城乡利益失衡格局,制约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阻碍着城乡发展一体化。
城镇化7条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四化同步,统筹城乡;优化布局,集约高效;生态文明,绿色低碳;文化传承,彰显特色;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城镇化5大发展目标
1、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2、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
3、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
4、城市生活和谐宜人
5、城镇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规划》共分8篇31章。涉及城乡二元体制改革、落户政策、城市规划、住房保障等多个改革关键环节。本报为您摘登要点如下。
落户政策:
特大城市可采取“积分制”入户,淡化“户籍福利”
不仅要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也要放宽大中城市落户条件。
以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等为前置条件,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城区人口50万-1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合理放开城区人口100万-300万的大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城区人口300万-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大中城市可设置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但最高年限不得超过5年。特大城市可采取积分制等方式设置阶梯式落户通道调控落户规模和节奏。
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主要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审慎探索由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
公共交通:
优先发展BRT和有轨电车,百万人口城市“500米有公交”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积极发展快速公共汽车、现代有轨电车等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系统,科学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基本实现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到2020年,普通铁路网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快速铁路网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普通国道基本覆盖县城,国家高速公路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民用航空网络不断扩展,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0%左右的人口。
城市服务:
推进雨污分流,新道路须建“共同沟”防反复开挖
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包括物流配送、便民超市、平价菜店、家庭服务中心等在内的便捷生活服务圈。统筹电力、通信、给排水、供热、燃气等地下管网建设,推行城市综合管廊,新建城市主干道路、城市新区、各类园区应实行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廊模式(即通俗所称“共同沟”)。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泥无害化处置。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新建大中型商业设施要配建货物装卸作业区和停车场,新建办公区和住宅小区要配建地下停车场。优化学校布局和建设规模,合理配置中小学和幼儿园资源。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城镇化规划解读:公共服务投入至少增10万亿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 城镇化:如何留住“乡土中国” 湖北城镇化要打好生态牌 中国力促城镇化与生态文明交融发展 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重大咨询项目结题 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达十亿 生态,全面小康不可或缺的考量 共享绿色生态城镇化 把生态文明融入城镇化 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要走新路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