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绿色信贷怎么走向深绿?

Eedu.org.cn 作者:班健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27

  截至目前,有近4万条环保信息被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许多环境违法企业因此被银行限制或收回贷款,绿色信贷政策成效逐步显现。
  
  银行退出“两高一资”行业贷款成为银行业加强信贷安全的重要手段。上海各银行2009年前3个季度退出130亿元贷款,其中钢铁行业62亿元、电力行业32亿元、化工行业11亿元、纺织行业4.1亿元、焦炭行业2.6亿元;建设银行2008年退出645亿元,退出客户6934个。
  
  据银监会统计,到2009年5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在“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达2.3万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23.43%。
  
  目前绿色信贷推行面临的挑战:一是政策体系不完备影响绿色信贷的实施效率;二是缺乏监督、评估和制约体制,不利于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三是环保和金融机制各方面能力不足,影响政策的实施和推进。

  中国环境报记者 班健


  2010年伊始,当时就有舆论指出,有关部门要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而这一年,无论是调整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还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信贷结构的调整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无疑是深入实施绿色信贷政策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


  2007年9月,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提出构建环境经济政策的架构和路线图,3年已过,绿色信贷政策执行效果、进展如何?“十二五”期间如何深入推进?在配套性政策方面该如何着力?近日,由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政研中心”)编写的《中国绿色信贷发展报告(2010)》(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就绿色信贷政策的执行情况发布相关报告。


  环境保护部核安全总工程师杨朝飞为报告作序,他指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伴随着全球在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不断形成共识,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成为潮流和趋势。我国绿色信贷政策在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市场手段。


  政研中心副主任原庆丹接受采访时认为,在一系列绿色经济政策中,绿色信贷效果较明显,进展也比较快。这种判断在工业界也得到了认可,长期从事企业工作的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公平贸易部主任周进告诉记者,环境经济政策中绿色信贷政策效应突出,对急于获得贷款的污染企业的震慑作用是立竿见影的。


  绿色信贷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
  让污染企业得不到贷款,鼓励环保行为


  绿色信贷到底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报告》总结了3个核心内容:一是利用恰当的信贷政策和手段(包括贷款品种、期限、利率和额度等)支持环保和节能项目或企业;二是对违反环保和节能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项目或企业采取停贷、缓贷、甚至收回贷款等信贷处罚措施;三是贷款人运用信贷手段,引导和督促借款人防范环境风险,履行社会责任,并以此降低信贷风险。


  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被称为是关于绿色信贷的最重要的政策性意见,意见发布以来,各级环保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已联手合作,运用绿色信贷政策,调控信贷投向,控制高污染、高环境风险行业和企业授信,许多污染企业因环境问题而不能获得贷款,绿色信贷政策的作用逐步显现,已成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记者了解到,环境保护部与银监会签订了信息共享协议,并与人民银行于2008年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提供企业环境违法信息工作的通知》,将企业的环境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系统,截至目前有近4万条环保信息被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许多环境违法企业因此被银行限制或收回贷款,绿色信贷政策成效逐步显现。


  据悉,“银行业积极发展绿色信贷,支持低碳经济”已经入选2009年度银行业10件大事。2009年前3个季度,主要商业银行对高耗能产业贷款增速水平为:钢铁13%、电解铝19%、平板玻璃-45%,平均大大低于同期31%的贷款平均增速;银行退出“两高一资”行业贷款成为银行业加强信贷安全的重要手段。上海各银行2009年前3个季度退出130亿元贷款,其中钢铁行业62亿元、电力行业32亿元、化工行业11亿元、纺织行业4.1亿元、焦炭行业2.6亿元;建设银行2008年退出645亿元,退出客户6934个。


  此外,在支持节能减排项目方面,工商银行2009年上半年投放绿色信贷项目贷款接近4000亿元,占全部项目贷款的17%;环保等4个领域的贷款余额都超过500亿元。而截止到2008年底,建设银行投放到环保等绿色信贷项目贷款余额1541亿元,比2008年初增长23%;作为国内唯一加入赤道原则的兴业银行,节能减排项目融资金额累计92.37亿元。


  很多污染项目背后都有信贷支持
  让银行绿起来还有哪些障碍?


  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对绿色信贷政策的具体实施出现3个层面的状况,业界称为“三个梯队”。以兴业银行为代表加入国际“赤道原则”组织的第一梯队;以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自我建设绿色信贷政策标准为代表的第二梯队;以转发文件为主,缺少自主创新的为第三梯队。绿色信贷工作更多停留在意义和作用的认识阶段。


  政研中心编制的这份《报告》指出,虽然绿色信贷已显成效,但在绿色信贷政策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据银监会统计,到2009年5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在“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达2.3万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23.43%。由于这些行业存在较大环境风险,随着国家加大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相关的银行贷款将面临重大安全隐患。淘汰落后产能对信贷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关闭环境违法企业增加信贷风险。如2009年发生重金属污染事件的企业,大多数已经被国家和地方责令关停,给银行造成了许多呆坏账。


  很多污染项目背后都有信贷“支持”。实际工作中,这也暴露出银行机构对曝光的重大环境问题反映迟缓,银监会一官员此前在参加政研中心组织的绿色信贷研讨会上,曾举了一个例子,去年陕西凤翔铅污染事故发生后,没有哪家银行主动汇报相关贷款和风险情况等,银监会到大客户系统查,才发现有两家银行对污染企业有贷款,然后对其发出通告。


  但是另一方面,银行也有苦衷,如何更好地推行绿色信贷,银行确实面临实际操作上的困难。政研中心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很多银行向他们咨询,到底什么是环保项目?怎么判断企业是否符合环境友好?企业的管理是否符合环境友好的管理思路?


  绿色信贷推行障碍的关键是缺少很多配套政策,比如现在能让银行做到对不利于环保的项目、企业少投资,但对有利于环保的项目,如何激励银行投入?环保产业等企业普遍反映银行融资难,但因为很多绿色贷款回报率周期很长,没有政策支持,银行确实很难自行往前走。


  此外,随着绿色信贷政策的不断推广,其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尤其是缺乏行业信贷环保指南,使商业银行难以把握贷款对象的环境风险,降低了绿色信贷政策的可操作性。


  推行还有哪些障碍?
  技术支撑体系要完备起来


  那么绿色信贷政策执行中还存在哪些问题?绿色信贷推行中还有哪些障碍?这是研究机构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报告用一个章节分析了目前绿色信贷推行面临的挑战:一是政策体系不完备影响绿色信贷的实施效率;二是缺乏监督、评估和制约体制,不利于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三是环保和金融机制各方面能力不足,影响政策的实施和推进。


  《报告》指出,政策体系不完善一方面表现在技术政策缺失,特别是缺乏与绿色信贷配套的绩效评价标准和行业环保绩效评价指南等技术性政策。比如目前的政策多偏重于限制性和约束性,鼓励性、补贴性的优惠绿色信贷政策严重不足,很多规定还主要停留在条文上。由于金融产品手段缺乏,各方利益得不到平衡,优惠的信贷政策难以落实。甚至国家支持工业污染治理的信贷资金还有减少的趋势。


  另外,缺乏指导银行开展信贷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技术性政策,特别是针对不同行业特点的环境、健康、安全性指南等政策文件缺位,使银行在环境风险评估和信贷管理中缺乏具体政策指导工具,影响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效力。


  这也是环境保护部在考虑的问题。随着绿色信贷政策的不断推广,其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尤其是缺乏行业信贷环保指南,使商业银行难以把握贷款对象的环境风险,降低了绿色信贷政策的可操作性。因此,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行业信贷环保指南,满足金融系统对行业环保信息、标准等方面的需求,是当前深化绿色信贷政策的关键。


  据了解,环境保护部一直在积极谋求为金融业提供指导和服务。在世行国际金融公司支持下,今年已基本完成了“赤道原则”及63个行业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的翻译工作,并多次邀请行业和金融专家进行论证。这些指南可以作为商业银行项目审核时的环境风险控制标准,同时,指南中的许多要求与国内的实际情况还有所差距,要被国内银行业广泛应用,还需要开展基于国情的本土化研究。


  记者从《报告》中了解到,政研中心相继开展了造纸行业、钢铁行业绿色信贷可操作的文件制定,并表示,今后各个行业都参与到绿色信贷政策的不断深化过程中来。


  如何实现双重政策目标?
  环保部门应在三方面着力


  除此之外,各级环保部门如何运用好经济手段,真正实现“以严格信贷管理支持环境保护”和“以强化环境监管促进信贷安全”的双重政策目标?


  政研中心相关研究人员认为,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环保与金融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一方面使环保部门更好的参与宏观经济调控,另一方面使金融机构获取有效的企业环境信息,防范信贷风险。


  二是环保部门要加强对行业的信贷指导。充分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环保信贷准则,比如国际金融公司提出的“赤道原则”,及其主要行业的环境、健康和安全指引,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保信贷指导目录和污染行业信贷指南,用于指导银行开展相应行业环保信贷工作,引导银行投资环境友好的产业和项目。


  三是加快其他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与绿色信贷政策形成合力。围绕着已确立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加快研究环境税、生态补偿、绿色证券、绿色贸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环境经济政策,多管齐下,以经济利益杠杆调节企业环境行为,遏制我国经济增长过高的环境代价,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


  《报告》指出,环保与金融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合作,运用信贷手段强化对环境违法企业的经济制约,实现“以严格信贷管理支持环境保护”和“以强化环境监管促进信贷安全”的双重政策目标,促进中国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原庆丹副主任表示,我们不断在接近这个目标。


  杨朝飞在序中指出,今后环境保护部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重点行业绿色信贷技术指南、有利于绿色信贷发展的税收优惠等政策,使绿色信贷政策在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环保的监管如何与银行业务结合起来?怎么把绿色信贷监管做好?如何让绿色信贷成为银行日常工作?环保部门和银行业主管部门相关人员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目前,需要对银行项目审评人员加强环境保护评估的培训,并开发一些适合金融业使用的评估方法。政研中心的团队在国家环保、金融部门以及国际机构的支持下,正在开展这些工作。

 

    相关链接:


  绿色信贷政策是国际银行业通用的一项环保措施,银行在授信中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核,支持环保和节能项目,推动金融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世界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拥有自己绿色信贷方面的准则,国际上应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是“赤道原则”(the Equator Principles,简称EPs),它是一套非官方规定的,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的环境和社会政策指南制定的,用于确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过程中所涉及环境和社会风险的一套自愿性原则,全球范围内采纳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已有69家,既有来自发达国家的成员,也有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成员。其银行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项目融资总额约占全球项目融资市场总份额的90%。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