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德班“中国策”

Eedu.org.cn 作者:徐艳清    资讯来源:国际在线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1-27
  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将在南非德班召开。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之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便陷入困境,达成的成果有限。此次德班会议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本次会议上的态度和所发挥的作用受到各方关注。

  以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24日将启程赴德班。解振华22日在北京表达了中国对德班会议的期待:“关于中国对德班会议的预期,我们还是希望这次德班会议在现有的气候变化框架之下能够取得积极进展,取得全面的、均衡的进展。首先,我们希望对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做出明确决定,要坚持第二承诺期,而且没有参加议定书的发达国家要做出有可比性的承诺。发展中国家也应采取积极的、适合本国国情的减缓行动。在资金、技术转让、森林、能力建设、适应等方面,在已经有共识的这些问题上建立机制,取得积极进展。”

  解振华在不同场合强调,中国将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力促达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对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法专家严厚福分析称:“现在气候谈判基本上陷入一个僵局,我理解的"建设性作用"是中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包括提出一些方案,把陷入僵局的气候变化往前推一步,用解振华主任的话来说,是"达到一个大家都不满意但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哪怕是一个比较具体的结果,比如关于绿色气候基金的问题,或者关于技术援助的问题,能达到这样的结果比完全没有结果、没完没了吵下去要好。”

  尽管德班会议备受瞩目,但各方对其取得关键成果仍心存疑虑。近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分析指出,全球气候谈判困局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还是美国国内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立法停滞,这导致谈判核心问题无法取得进展,也间接拖延了其他相关议题的谈判进程。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部专家苏晓晖女士对德班会议取得实质性进展亦持悲观预期。她说:“外界普遍唱衰这次会议是有原因的,从整体的国际环境来看,气候变化已经被挤出了国际舞台的中心,现在发达国家正忙于应付债务问题,各国坐下来解决气候问题的意愿已经被削弱了。从具体来看,各方立场基本已经明确了。美澳俄日这些国家的表态现在看也相对消极。所以达成一致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而且从偶然因素来说,今年日本的核事故也影响了气候变化谈判,很多国家原本的核电发展计划可能要重新考虑,日本就已经暗示修改减排计划了。”

  规定了发达国家减排义务的《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到期,发展中国家普遍要求续签第二承诺期,但少数发达国家最近提出不要第二承诺期,如俄罗斯、加拿大和日本明确表示不签字,而之前退出《京都议定书》的美国,一直希望采取自愿承诺减排体系。欧盟则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愿意认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为避免德班会议陷入僵局,影响最后的成果,中方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按照《巴厘行动计划》的要求,既坚持《议定书》有第二承诺期,又将没有参加《议定书》的发达国家囊括进来,希望这些国家做出有可比性的减排承诺。同时,发展中国家自主减排的行动也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表达出来,纳入最后的整体方案。这个方案得到了许多国家支持。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说,“基础四国”(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准备和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77国集团”一起提出这个方案。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部专家苏晓晖女士评价称:“这个方案提出是针对少数国家提出的不要《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情况,这些国家要求所有经济体减排。我们这个方案坚持了现有的框架,也体现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方案。这样有助于避免此次会议陷入僵局,也扩大了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范围,因此得到了多方的理解和支持。”

  世界资源研究所是一家总部设在美国的独立非盈利性环境资源智库,其气候与能源项目负责人詹妮弗·摩根女士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说:“我的感觉是,如果德班会议谈判失败,那将归因于美国政府的不作为,但要是能成功,则与中国的额外努力分不开。”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发达国家率先减排,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在得到发达国家技术和资金支持下,采取措施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但一直以来,发达国家都希望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大责任。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法专家严厚福表示:“发达国家一直希望中国承担更大的责任,但我们一直声明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不能承担强制性的减排义务,还是有分歧。中国还是应当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如果发达国家提出的要求超出中国承受能力的话,我觉得中国政府就应该断然拒绝这样不切实际的要求。”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部专家苏晓晖女士认为,当前中国要做的还是敦促发达国家拿出政治诚意。她说:“我们还是要坚持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首要任务是尽快让发达国家承担他们应尽的义务,要他们表示出应有的政治诚意。比如说绿色气候基金的问题,发达国家承诺的经济上的资助都没有兑现的话,我们怎么能够相信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已经承担了足够的责任。所以我们在会议中还是要积极敦促发达国家表达他们的诚意的。”

  事实上,中国不断推进节能减排,承担着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期发布的报告称:中国在2009年已经超过西班牙,成为全球对可再生能源投资最多的国家,2010年总共投入490亿美元。2011至2015年,中国承诺将在可再生能源、清洁科技、垃圾管理等关键领域总共投入4680亿美元。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对中国近些年的努力表示肯定:“十几年来,为成为一个在应对气候挑战问题上真正具有变革意义的经济体、国家和社会,中国的注意力逐渐从"先污染后治理"转移,中国付出的代价已经很大。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中国在近十年来所做的已经是从问题中看到机会,我觉得此刻中国正在向自身及世界展示,正吸取环境污染中获得的教训来转变发展。”

  同时,中国是最早制定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更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司巡视员何炳光介绍说:“中国推动节能减排的力度在世界上应当说是少有的,成效显著。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4.29%,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12.5%,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定的目标。”

  中国的减排目标是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45%。2011年到2015年,中国还将投资2万亿元人民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这些都充分展现了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诚意。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