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湿地:向开发要保护 向保护要发展
中广网北京6月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九曲黄河,奔腾万里,到山东东营,完成了它的旅行。此行携带的大量泥沙,也在东营淤积,形成了我国暖温带保存比较完整的湿地--黄河三角洲,也是我国唯一尚未大规模开发的大河三角洲。
湿地萎缩 洪水一片天、无水一线天(图片来源:中广网)
2010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战略,吹响了这片处女地,大规模开发的进军号角。开发如何保证湿地生态不被破坏?中国湿地报告东南组发来的报道:
巡逻员:3月10号在黄河古道发现丹顶鹤62只,3月16号在湿地恢复区东北角发现灰鹤274多只……
这里是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的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区一千二管理站,巡护员陈洪永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欣喜的盘点着近期的发现,老陈说,他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还没见过今年这么多的珍惜鸟类:
陈洪永:原来的天鹅、丹顶鹤、灰鹤、这些鸭类,这都是很少,有是有,但是数量少。
一千二管理站所辖湿地位于黄三角湿地保护区的最北部沿海。这里曾是过去的黄河入海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之后黄河改道,加上黄河三角州地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失去了淡水水源的湿地大面积退化。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刘月良表示海水的侵蚀、倒灌,造成了湿地退化。
刘月良:靠海比较近,在风暴潮的影响下,海水的侵蚀、倒灌造成湿地退化,主要特征就是植被覆盖率在逐步的减少,光杆地就越来越多。
从2010年开始,东营市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利用每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水量比较大的时机,对退化湿地进行生态补水,20多万亩湿地得到恢复。而在一千二管理站辖区之外的湿地保护区,得益于黄河的滋养以及生态补水的整体作用,则依然较好的保存了原生态的湿地风貌,同时由于黄三角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每年有数百万只的鸟类从这里栖息和迁徙,被称为"鸟类的国际机场"。
刘月良: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南迁时,它们从美国的阿拉斯加、俄罗斯的远东、我们国家的东北地区,最远可到达澳大利亚、新西兰。黄河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路线上,鸟类迁徙中间需要补充体力,因为它迁徙的距离将近有2万公里。在这个区域内,黄河口处在中间的位置,所以对整个迁徙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东营这座在盐碱地上建起来的城市来说,黄三角湿地保护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这里,"湿地"却又不仅仅是保护区这么简单,依托黄河丰富的水资源。近年来,东营市投入大量资金打造了纵横交错的城市水系,各类湿地面积达到城区面积的三分之一,这个昔日连种棵树都难的地方,如今已成为一座绿树成荫、鱼鸟共生的的"湿地之城"。
除了宜居的生态坏境,东营这座仅有25岁的年轻城市对经济发展同样有着强烈的渴望。2010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战略,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对湿地保护缺乏像森林和海洋那样的专门的立法,也成了湿地保护中最大的隐患。东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李竹辉表示对于湿地立法迫在眉睫。
李竹辉:森林法里边,包括自然保护区条例里边,都有关于保护湿地的一些内容,但是作为湿地没有专门的立法,这样来讲对于湿地的保护、利用,在法律上来讲存在一些障碍,存在一些欠缺。在执法过程当中会遇到执法依据的不充分、措施的有限性、执法的力度大大降低等问题,对于湿地的保护来讲应该说是一种欠缺。湿地这上面专门的立法应该是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黄河三角洲湿地候鸟提前到 珍稀鸟类水中嬉戏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