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汶川地震五周年:看灾后水利工程如何重建

Eedu.org.cn 作者:蒋琪    资讯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5-13

人民网北京5月13日电 (蒋琪)据水利部消息,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对水利设施造成重大破坏,不仅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更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切实解决好地震引起的水库出险、河道淤堵、饮水困难等实际问题,为灾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水利支撑条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水利部会同四川、甘肃、陕西3个受灾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编制并印发了《水利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认真做好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通过三年的艰苦奋斗,全面完成了汶川地震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各项任务,最大程度减少地震对人民群众造成的危害,实现了水利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恢复到灾前水平、为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水利支撑的规划目标。

一、重创,水利灾后重建面临严峻考验

“5.12”汶川特大地震对水利设施造成重大破坏,形成堰塞湖100余处,造成2500多座水库、1300多公里堤防不同程度损坏,防洪体系防洪能力降低,加之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形成新的防洪隐患,防洪保安难度加大;造成7.24万处农村供水工程遭受破坏,损毁供水管道3.65万公里,近1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出现困难,水资源配置体系受损严重,灾区恢复重建缺乏供水保障;震损水电站1144座, 水闸400多座、小型渠系建筑物22万余处、山坪塘6.7万处,水土保持设施受损面积达30万平方公里,水利系统管理用房受损达97.6万平米,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受损严重。

水利灾后重建工作不仅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在推进中还面临三大挑战:

一是前期准备耗时长。灾后重建项目要求“提速不越轨”,规模以上项目必须进行招投标。按照相关法规,水利项目需经立项审批、招投标、财政评审等环节,项目前期准备周期较长、耗时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利灾后恢复重建的进程。

二是技术及监理力量不足。水利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多、资金大。极重灾县(区)一个县灾后重建资金的投资最多的达10亿元。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需要一定的施工强度,工程监管难度相对较大,对人员的要求较高;加之大部分重灾县水利重建工程等级低,基础条件差,项目分散,而有水利施工及监理资质的单位较少。面对繁重的任务,从基层的行政组织到技术人员、监理人员,都显得力量不足,成为灾后重建初期制约各重灾县重建任务质量和进度的重要因素。

三是客观因素影响施工。部分水利重建项目受汛期、余震和次生灾害、迁建方案调整实施等因素影响,不能加快推进建设。水利工程兼顾春灌供水和防汛抗旱的重要任务,施工受季节影响,扣除两个汛期和春灌期,有效施工时间更短,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实际上是要求三年任务一年多时间完成。受灾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大、余震不断、次生灾害频发,工程选址和施工困难。同时汛期灾害较多,严重影响重建工程进展。2010年7、8月份,四川又发生了“7.17”、“8.13”特大暴雨、洪水及泥石流灾害,灾区的主要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了紧急的抗洪抢险工作中,水利灾后重建项目建设进度客观上受到了影响。

二、重建,六大措施保障高效推进

汶川地震水利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多而分散、涉及面广,建设任务艰巨。中央、受灾省、援建省和灾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统一思想认识,迎难而上,强化六大措施,为汶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整体工作顺利推进和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支撑。

一是加强组织指导,科学编制水利灾后恢复重建规划。2008年5月12日当晚,水利部即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明确下设灾后重建组,负责落实应急修复资金,组织编制震损水利工程灾后重建规划,在组织做好水利应急抢险工作的同时,超前谋划,要求部内相关司局会同受灾省抓紧开展水利灾后恢复重建规划。5月14日和17日,水利部先后以明传电报形式下发了《关于抓紧开展5.12地震受损水利设施应急修复和灾后重建规划有关准备工作的通知》(水明发[2008]23号)和《关于印发四川汶川地震水利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大纲的紧急通知》(水明发[2008]24号),对各受灾省(直辖市)受损水利工程应急修复和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对规划编制具体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各受灾省排查、核实、分析灾情以及向我部报送本地区规划方案的基础上,组织部内有关司局和单位以及各方面专家进行认真审核和反复论证,统筹考虑各灾区应急修复和灾后重建任务,明确了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确定了水利设施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灾后重建主要内容以及投资估算方法,提出了规划初步成果,为下一步规划编制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5月28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灾后重建规划组(以下简称“灾后重建规划组”)第一次会议召开后,我部主动与四川、甘肃、陕西省充分沟通协商,在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范围、主要任务和组织形式等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并第一时间向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报送了《汶川地震水利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和《汶川地震水利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大纲》。考虑四川省在汶川大地震中水利设施受损严重,量大面广,规划任务繁重,水利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组建了水利设施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水利设施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各项工作,及时向灾后重建规划组做好汇报、沟通工作,做好与国家相关部委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加强水利部和四川省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及时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同时,水利部还成立了水利设施灾后重建规划咨询指导组,具体负责水利设施灾后重建规划编制过程中的技术咨询、指导和各项规划成果审查审定的组织工作。按照“统筹考虑防洪安全、人民群众生活用水以及恢复生产等各项需求,充分利用现有各类水利规划成果,结合水利工程自身特点,确保受损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开展”的指导思想,遵循“科学评估、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相互衔接、远近结合”和“先应急,后重建;先除险,后完善;先生活,后生产”的规划原则,水利部专家与四川省规划编制工作人员在灾区第一线共同战斗,并肩作战,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确保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四川、甘肃、陕西3省在我部指导配合下,按期编制完成了水利灾后重建规划,为下一步开展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奠定了坚实的规划基础。

二是突出重点,科学安排水利灾后恢复重建。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开展后,水利部党组和陈雷部长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抓好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部领导多次赴灾区现场查勘、听取汇报、出谋划策,督促受灾省全力推进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各受灾省的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坚持以规划为依据,首先在保证前期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前期工作步伐,加大审查审批力度,抓紧完善前期工作程序,确保满足项目及时开工建设的需求。例如,四川省水利部门针对重建项目前期工作审批程序多、环节复杂、耗时较长的问题,从改进工作方法上入手找突破口,积极协调简化手续,下放管理权限,提前做深做细前期工作,确保资金一到即可实施,压缩了中间环节的时间消耗,加快了灾后重建项目前期工作进度。

项目实施中,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第一位的工作是优先安排、加快实施溃坝险情和高危险情水库的除险加固建设,加快堰塞湖整治工作和大江大河干流堤防险工险段的除险加固建设,尽快使河道行洪能力恢复到震前标准,正确处理好施工进度、质量与工程运用、安全度汛的关系,确保灾区防洪安全,其中,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取得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第二是优先解决农村集镇以及居住较为集中的中心村供水工程恢复重建问题,充分利用城镇配水管网延伸,加快城镇周边乡村饮水工程建设,逐步解决联户和分散农户的供水工程恢复重建问题,保障灾区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在此基础上,统筹考虑、合理安排灌区、水土保持等其他水利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坚持突出重点、科学安排项目实施,确保了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大力推进。

三是科学合理,建立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和目标体系。在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我部指导受灾省建立并完善了“统一规划,地方包干,部门指导,上下沟通”的工作机制,要求各受灾省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统筹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全局,加强对受灾县(市、区)的指导,积极组织做好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县级实施规划编制工作,对各类项目逐一做好上下对接,做好投资测算和资金平衡工作,及时完善前期工作程序,保证建设资金首先用于国家规划内项目,不留缺口,确保项目按计划及时开工建设。同时,指导受灾省按照水利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工作目标,建立了完善的目标体系,一是分工程类型细化工作目标,制定明细的目标任务图,正排工序,倒排工期,节点控制,切实明确各项工作的时间安排和工作内容等;二是对项目前期工作、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制定明确的目标,明确部门责任、任务要求、时限要求,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各受灾省积极建立并完善工作机制,把目标体系作为督促、监督和推进各地工作的重要依据,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工作到位、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及时解决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加快,确保了汶川地震水利灾后恢复重建目标的如期实现。四川省水利部门建立了目标责任机制,将水利重建任务分解到灾区各级水利部门,将目标细化、责任细化、监控细化,并与39个重灾县水务局签订灾后重建目标责任书,加强了目标管理,同时积极加强纵向联系和横向衔接,协调落实建设资金,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