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中外科学家首次证实盐碱土吸收了二氧化碳

Eedu.org.cn 作者:李大庆    资讯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1/27
科学家们在进行全球碳平衡研究和估算中发现,有近20%的CO2排放去向不明,这被称为“碳失汇”问题或“碳黑洞”问题,记者今天(11月26日)从中科院获悉,一个由中外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对上述问题给出了答案,并在世界上首次证实了碱土能够吸收CO2。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
 
国家973计划项目——“干旱区盐碱土碳过程与全球变化”于2009年1月正式启动,由中国科学家领衔,团队成员包括中国、德国、比利时的58名科学家。在近5年的时间里,团队发表了200篇论文,其中国际三大数据库收录论文近百篇。团队研究成果包括:
 
证实了盐碱土对CO2的真实吸收,在世界上第一次论证了盐碱土无机碳吸收的复杂性,盐碱土无机碳吸收既包括化学过程,也有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并提出了定量计算公式;
 
揭示了无机碳汇形成的载体和通道。碳通过绿洲区农田灌溉淋洗和荒漠区洪水以及地下水波动,被带入地下咸水,地下咸水层就是干旱区物质的最终归宿地。无机碳的载体是灌溉洗盐的水,水接触盐碱土变为咸水,咸水溶解、携带大量CO2入渗进入地下咸水层,从而形成碳汇。干旱区盐碱土的开发必然需要洗盐,而洗盐过程形成碳汇。从这个角度看,干旱区人类活动的加剧意味碳汇的加强,是对自然和环境的良性反馈;
 
发现干旱区巨大的地下无机碳库。干旱区地下咸水是一个巨大的活动无机碳库,是陆地上土壤、植物之外的第三个活动碳库,其量级初步估计可达1万亿吨。就其属性特征和形成特点看,这个无机碳汇(库)更接近海洋而非陆地上土壤、植物碳汇(库)。实测数据显示,沙漠下咸水的可溶性无机碳碳含量大于海水2倍。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