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球热点 >> 正文

城市如何转型迈向低碳宜居?

消耗了67%的能源,排放了70%的二氧化碳
Eedu.org.cn 作者:黄婷婷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第4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4-6
  3月26日,为期两天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2010年圆桌会议在上海闭幕。国合会部分中外委员、中外专家、国务院有关部门,省、市政府和环保厅局代表、企业界代表及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代表共16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以“城市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为主题,以“迎接城市发展的低碳转型”、“城市发展的能源效率与环境挑战”、“城市绿色发展的环境与经济政策”3个专题为主线,分享了国合会2009年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探讨了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面临的挑战,讨论了国际社会城市化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相关问题,研讨了中国城市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就城市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实现城市低碳转型的途径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为何要推动城市低碳转型?
  与会专家和代表认为,气候变化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行动。为推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城市发展向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是战略性选择。
  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里普指出,未来15~2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预计将会再增加3.5亿,城市人口总数预计将会超过10亿,这就要求每年新建20亿平方米的房屋。这些城市如何进行规划和建设,将会极大地影响中国实现碳减排目标。里普认为,这是极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机遇。他希望中国的城镇化可以超越西方,打造中国特色的低碳宜居城市。
  意大利环境、领土与海洋部司长克里尼认为,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来推动低碳城市的建设。他介绍了中国和意大利在可持续城市建设方面的多个合作项目,包括清华大学环境节能楼、中意共同开发的生态摩托车项目等。克里尼指出,意大利在发展可持续城市方面具有一些先进经验和技术,通过中意合作可以推动中国的低碳城市建设。
  国合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则指出,中国应当全面评估过去30年城市化的政策,建立基于低能源增长和低碳排放,高环境质量和高生活水准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总体战略;应当把城市发展中的能源、环境和适应气候变化问题等作为优先的领域统筹考虑,抓好城市建设、交通、生活用能等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领域,强化政策的制定,使中国逐步走向可持续城市发展之路。
  如何提高城市发展的能源效率?
  会议认为,各国都愿意采取行动发展低碳经济,但是没有一个国家的低碳经济走上了正轨。发展低碳城市是大势所趋,但更需要思考的是采取行动,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提高城市发展的能源效率。
  德国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梅森纳指出,国际能源组织的数据表明,目前大概67%的能源是城市消耗的,城市因此排放了约占总量70%的二氧化碳;到2030年,城市能源使用将增加到73%。梅森纳认为,城市建筑排放了占总量约40%的二氧化碳,因此,首先要解决建筑能耗问题,利用新技术和新系统减少城市建筑的碳排放。
  梅森纳还建议在知识和人才上进行投资。他认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学习,培养下一代的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以及低碳专家。欧洲目前正在对此进行投资,他建议中国也可以借鉴这一做法。
  对于提高城市能效的问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的观点独树一帜。他指出,根据节能途径的不同,能源消费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使用,如炼钢、炼铁等;另一类是日常生活中的能源使用,即消费领域的能源使用,如住房、客运交通等。在物质生产领域,用能的主要目的是生产物质产品,而在日常生活领域,用能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在物质产品领域,节能途径主要是提高效率,而在日常生活领域,节能途径一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效率,二是适当减少服务总量,改变服务方式,也可以大幅度节能。
  江亿进一步指出,发达国家目前有10亿人口,在日常生活领域消耗了全球32%的能源;而发展中国家的57亿人口在生活领域只消耗了全球18%的能源。江亿建议,要实现消费领域节能,首先应该建设绿色的技术系统和设施,以支撑绿色生活模式,而非奢侈、浪费的生活模式;其次要建立以实际能源数据为导向的建筑节能管理体系;最后要进行文化宣传,弘扬绿色生活文化,建立新的荣辱观。
  如何保障城市的绿色发展?
  发展低碳城市,实现绿色增长已经成为与会专家和代表们的共识,专家们对采取具体措施建言献策,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关于用政策和手段保障城市的绿色发展的问题,环境保护部人事司副司长任勇首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任勇认为,近几年,与资源环境有关的经济模式的概念层出不穷,正确理解这些概念并把这些概念整合到实践中的战略和行动上来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任勇指出,20世纪末就出现了循环经济的概念;2003年,英国首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后来,又出现了绿色经济的概念。所有概念都是从资源环境问题谈起,都是从人们对资源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
  任勇回顾了这些经济概念的发展过程。他说,绿色经济这个名词是1989年的一本著作中提到的;1998年的金融危机为绿色经济在全球被接受提供了机遇;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上提出了绿色新政。那么,什么是循环经济?任勇指出,从资源、生产、消费到最后废弃这样一个线性的资源方式改成循环状,就构建成了循环经济。而低碳经济则无外乎从能源投入上进行低碳化,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来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在消费领域,则要构建低碳生活方式。
  任勇建议用绿色经济的概念统筹所有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包括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产业等等。从这些发展模式看,技术路线或区域战略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核心做法或者说衡量标准是相同的。
  如何把这些概念进行整合,怎样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任勇进一步指出,既然是经济,不同的主体应该发挥不同的作用,政府要引导,企业要主体推动,公众要参与;既然是经济,就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构建比较利益机制推动绿色转型。
  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杜丹德则阐述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环境管理方面的挑战和对策。
  首先是地区合作。杜丹德指出,跨界污染是最难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需要多个部门和地区进行合作。以水污染为例,一条大河往往流经很多省份,需要各省进行协调,共同治理。在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地区合作也非常重要。上海、浙江和江苏之间的协调合作非常好,给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
  其次是激励机制。杜丹德认为,环境的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事,应该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和公民都可以参与其中;不仅仅是互相承认目标,还应该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他认为,这次上海世博会就很好地运用了激励机制,让企业参与其中,进行了大量投资。
  杜丹德最后指出,城市的发展需要利用资源,而最重要的资源是人类的创造性。只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充分运用这种创造性,城市的明天会更好,也会让生活更美好。
  在本次国合会圆桌会议上,中外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开诚布公。尽管观点各异,但在几方面形成了基本共识: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经济是一种战略选择;城市应在绿色发展中发挥带头作用;应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这些观点和建议对于实现城市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xiexiaoling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