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环球热点 >> 正文

电动汽车是否环保 英国最新研究称存隐性污染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环球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13

电动汽车是否环保 英最新研究引热议

  据印度《德干先驱报》报道,电动汽车一直最为环保、节能型汽车的代名词在全球范围内备受推崇,然而,对于电动汽车是否真正环保的种种质疑也接踵而 至。英国一家名为Transport Watch UK的独立机构对此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电池汽车二氧化碳零排放纯属“空想”。 电动汽车不仅不环保,还存在一系列环境隐患。这项研究引发了热议。

  电动汽车是否环保 英最新研究引热议

  一直以来人们都存在这样的认识,那就是电动汽车通过车载电池进行驱动,从而达到零排放及降低污染的目的。所以电能资源对温室气体减排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美国,电动汽车的使用能够减少3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为19%,而德国仅为1%。

  发电站---隐形“污染源”

  毋庸置疑,电动汽车并不会排出有毒气体。但在西方国家,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源却是大大小小的发电站。举个简单的例子,美国三分之二的电力资源来源于燃 烧矿物燃料 因此这项研究声称, 在依靠矿物燃料供电的条件下, 内燃机车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电动汽车的一半。 此外研究还表明,电动汽车依靠电力驱动,因此在能源转换的过程中,电动汽车的能量泄漏率竟高达76%,相对而言内燃机车则为45%。

  在英国,20%的电力资源来源于可再生资源。 而在以煤炭为主要电力来源的国家能源耗损率会更高。这也意味着以石油燃料内燃驱动的内燃机车与通过电力传输驱动的电动汽车相比,前者更为环保。 然而目前并未有具体证据能够证明石油燃料的提炼与运输就一定优越于柴油或汽油。

  另外英国目前电力资源储备极为丰富,这将使得电动汽车的使用日益高涨。 但颇受争议的是,如果电动汽车的使用量增加,无疑发电站数量也会增多, 这样一来矿物燃料的开采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会随之加大。

  事实上,在电力使用高峰期提供足够的低碳电力绝非易事。 并非所有家庭都有自己的私家车库及电力供应点。 因此, 大型电动汽车的投放需要有足够的路旁电力供应点。 此外, 在一些商场、露天运动场、大型展览、文化、以及娱乐活动场馆以及多层停车场等场所在用电高峰期会导致超负荷用电。矿物燃料使用量的增加也使得电动汽车在环保方面毫无优势可言。

  另外更大的挑战在于,每年都要建立数以百计的海上风力涡轮机、太阳能发电站以及海浪能、潮汐能等能源核电站。 电动汽车的环保效益显而易见,这也使其大规模使用成为必然。这就需要我们转变目前的内燃机车兼容的环境模式。而在此转变过程中,所有权、资金以及税费等模 式都亟待改进。

  另一先决条件—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也就是所谓的智能供电网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先决条件。它能够更加生动并及时地反映网络上的信息流动,以此使得电力输送变得更加高效和持久。但是,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没有优化的智能电网,何谈电动汽车的环境效益?

  尽管现在的发电厂的排碳量很高,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电动汽车的碳排放量要低于内燃机车辆的排放量。

  如果采取替代能源发电,就可以实现电动汽车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但是由于人们无法完全掌握自然能源,于是发电量就会变得不稳定。例如,云层较厚时就不利 于太阳能发电,反气旋会影响潮汐能发电。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将电力和汽油发动机结合,这样的设计不需要太大的设备投入,因此被认为是可靠的选择。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了锂离子电池的研发,这种电池不仅支持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也用于电动汽车。这些电池电力强大,便于携带,充电迅速且方便。但是,有研究显示,电动汽车的电池每次冲完电后只能维持约100英里(大概160千米)的行驶里程。

  此外,即使在理想的状态下,充电时间需要一小时左右。具体的一些解决办法也已经出现,如在目的地、街道停车处以及工作地点设置电池转换站或者提供充电 设施。一些工作场所已经配备了关于太阳能的汽车充电设备。在一些较为寒冷的地区,如芬兰、美国和加拿大北部的一些城市就设置了公共电源插座,这些电源采用 的是加热器和断路器合作的原理。

  内燃机汽车将释放的大部分余热用于保持汽车内部温度,但是节能的电动汽车排放的余热很少,汽车内部温度只有靠电阻热保持。另外,在寒冷的天气里,电动汽车消耗更多的能源,电池的续航里程也会相应降低。尽管有上述这些缺点,电动汽车较为适合短距离和日常出行。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