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5国讨论应对跨境烟霾 印尼或将签防污染协议
据《人民日报》报道,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及泰国为商讨蔓延东南亚多国的烟霾污染问题而举行的部长级会议17日在吉隆坡举行。来自上述5国政府环境部门的40多名官员参加了这次为期两天的会议。会议原定于8月举行,但考虑到烟霾造成污染的严重性,各国决定提前开会。印尼环境部部长巴尔塔萨?坎巴亚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印尼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签署《防止跨国界烟雾污染协议》,应对影响东南亚地区的烟霾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许多地方的空气受到烟霾的严重污染,起因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居民焚烧芭蕉树等,以便在热带雨林地区清理出大片的耕地。但是,焚烧引发大火,所产生的烟雾随风飘到了马来半岛上。
虽然往年也有类似的烟霾污染,但这一次更为严重。6月,烟霾天气在新加坡持续数天,当地空气污染指数一度攀升到371,达到“有害”级别,造成16年来新加坡空气最严重的污染。马来西亚环境局6月20日的监测数据显示,该国柔佛州多地空气污染指数超警戒水平,其中麻坡市空气污染指数高达383。
烟霾影响到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旅游业,而旅游业是两国获取外汇的主要来源。因此,两国均要求印尼方面采取措施解决烟霾问题。6月29日,东盟外长会议召开前夕,在印尼外交部长马蒂的主动倡议下,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三国外长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就烟霾问题举行了磋商。
烟霾问题是困扰东南亚国家的“老问题”,此前最严重的烟霾危机发生在1997年,给东南亚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02年,东盟国家签署了《防止跨国界烟雾污染协议》,但印尼迄今还未批准该协议。自2006年以来,东盟国家已经召开过多次类似的会议,但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这次部长级会议上,面对有关各方的压力,印尼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表态。参会的印尼人民福利统筹部副部长威廉兰潘基雷声称,处理烟霾问题是印尼的当务之急,印尼将对非法焚烧芭蕉者采取法律行动。
印尼资源管理与社会变迁研究所研究员乔纳丹?拉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本次会议的一大目标是推动印尼尽早通过《防止跨国界烟雾污染协议》,“即便环境部长有所表态,还需要等待国会就这一问题达成一致,而国会早在2008年就曾经拒绝通过该协议。考虑到它可能对国内棕榈油产业造成的影响,目前说该协议能通过还为时过早”。他指出,由于苏门答腊、加里曼达地区林地面积广袤,若以无烟方式取代价格低廉的“烧芭”方式清理林地,成本将大幅增加,许多企业、个人恐无力负担,棕榈油出口及数百万工作岗位都将受到影响。
拉飒认为,在这一过渡阶段,东盟或可“另辟蹊径”,利用更多机制探讨烟霾治理,比如将烟霾问题暂时纳入《东盟灾害管理与紧急应对协议》,并对机制内各成员国的责任做出明确的划分,加大东盟内部的灾害管理外交努力。印尼方面通过东盟《防止跨国界烟雾污染协议》自然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假如此路不通,印尼至少应当积极寻求其他合作方式,毕竟印尼是烟霾问题的源头所在。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烟霾给新加坡经济"添堵"估计月损失1.75亿新元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