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保科技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中国将加强海洋野外观测研究 增加南海台站布点

Eedu.org.cn 作者:孙自法    资讯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6-17

中新社北京六月十六日电 (记者孙自法)记者十六日从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首次举行的全国野外科技工作会议上获悉,中国将加强海洋野外科技体系建设,增加海洋野外台站,特别需要增加南海海域的台站布点。

目前,中国野外台站分布整体上不够均衡,表现为东部多西部少、陆地多海洋少,且缺乏国土之外的野外台站布局,针对这一状况,科技部提出,需要加强在中国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等西部地区的台站建设,同时,加强中国海洋野外台站建设,特别需要增加南海海域的台站布点。

中国野外科技工作的总体战略布局,将建立覆盖中国疆域、关注亚洲区域、放眼世界的野外科技工作体系,并以野外观测研究台站网络为基础,建立陆地与海洋兼顾的科学考察、动态观测和控制试验综合体系,完善中国疆域地面-卫星-航空联合的立体观测网络体系,构建涵盖海洋、陆地、大气、太空等观测系统,实现国土资源、生态与环境的天地一体化观测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野外观测台站有七千余个,以科研为主要目的野外台站约六百个,涉及物理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材料学、农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成为国家科学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截至二○○七年底,经中国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国家野外台站共一百零五个,初步形成门类较为齐全、体系较为完整、设施较为先进的野外观测试验研究平台。

其中包括:国家特殊环境与灾害监测网络共有六个台站,主要开展冰川、冻土、积雪过程、极地冰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观测研究;中国海洋观测网包括一个国家中心和三个海区中心、十一个中心站以及四十五个海洋站,沿海地方包括十一个省级中心和大约五十个地市站;中国沙尘暴监测网“十一五”期间将扩大为包括三个省监测站和七十六个城市监测站,实时监测沙尘暴的发生、传输、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十一五”将投资五点二二亿元人民币,在全国布设二百六十个监测基准站。

在当天下午的全国野外科技工作会议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等二十位科学家被授予“全国野外科技工作突出贡献者”称号,地质学家安芷生院士等一百九十二位科学家被授予“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中国南极内陆冰盖科考队等四十六个科研团队获授“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