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科学家发现水稻体内存在一种机制 可控制花期
水稻属于短日照植物,即在每天日照10小时左右的短日照条件下,会早早抽穗开花。若每天日照13至14个小时或更长,水稻就难以抽穗,也就意味着难以有收成。
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日前发表公告说,该机构科学家在不同的日照长度环境下种植水稻,结果发现水稻体内存在控制接收太阳光信号的两种“门”。第一种“门”还决定“开花基因”的作用,不管日照长短,这种“门”都只在早晨开启,于是在晨光的照射下,“开花基因”发挥作用,促进花芽的生长。而第二种“门”决定“开花抑制基因”的合成量,并根据日照时间的不同来控制“开花抑制基因”的合成,从而抑制开花。上述两种“门”控制着水稻的花期。
参与研究的科学家井泽毅指出,这两种“门”实际上由两种基因控制。虽然日照长短存在地区差异,但是如果利用两个基因的不同作用调节花期,就能够培育出适应各种日照条件的高产水稻品种。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染料木初夏花开似"金雀" 花期将持续一个月 上千亩水稻蔬菜神秘死亡追踪:将严惩事故责任者 南京市今年安排12个村对水稻统一植保试行财政补贴 “中国稻”有望使人类远离饥荒 没有雨水照样活 气候变暖 花期反季 科学家培育出节水新型水稻 水稻种植呼唤“生态模式” 农业贸易自由化影响农村生态环境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