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中新网10月30日电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铁道部支持,亚洲制造业协会、亚洲低碳经济促进会主办的亚洲制造业论坛第四届年会于10月30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在会上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高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她说,当前,我们首先要处理好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力促节能减排。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贡献大、吸纳就业多,要从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实际出发,重点是促进新兴科技和传统产业的深度结合。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尽管面临发展经济的头等需要,发展和生存排放不可能避免,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从未动摇,行动也从未松懈。“十一五”期间到2010年底,GDP能耗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了20%,5年内减少CO2总量将达15亿吨以上。“十二五”期间,我们仍将以节能减排为核心,重点解决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环境质量,努力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约束性指标,为保护全人类共同的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张梅颖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能一哄而起,跟风盲目建设。目前全国有18个省、近百个城市都把太阳能、风能、新能源汽车作为支柱产业,我想在当前关键核心技术尚未有重大突破、市场需求总体处于幼稚期的情况下,如果遍地开花,重复建设,将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和巨大浪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要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这是中国能否真正成为制造业强国、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后来能居上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多年来,我们以“市场换技术”,丢了市场却没有换来技术的教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关键技术和核心竞争力是要不来、换不来、等不来的。只有具备自主创新的扎实根基,才能把国家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说到底,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主权的体现,是维护民族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张梅颖强调,用创新支撑国家是企业的责任,企业是挑起国家自主创新大梁的主体。实践已经证明,在应对猝然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仅挺了过来,而且还抓住机遇,实现了新的跨越。中国制造业要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开发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名牌产品,切实提升技术和知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近两年迅速崛起一大批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企业凸现了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活力奔涌带来的光明前景。张梅颖表示,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优先发展有竞争力的高铁、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迅速推进产业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高铁为例,作为一种安全、便捷、超大运量、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已经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重要趋势。截至目前,我国大陆地区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6920公里,营业里程居世界第一位,在建的高速铁路达到1万公里以上。而高速铁路能耗是汽车的1/6。作为拉动经济的重点产业,我们在高铁高端技术上每投入1元钱,就会带动9元的产出。高铁产业链长,有10万个零部件,这意味着将诞生数十万家配套企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是一举多得的优势产业。高铁把旅客乘车时间缩减了2/3以上,由此形成了半小时、1小时、2小时城市群和都市圈,带来的巨大商机不可限量。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国家发改委详细定位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能源上榜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 详细规划有待出台 新兴产业领跑“十二五”经济接力赛 国务院确定扶持新能源汽车等七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如何嫁接传统基础? 新能源有望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主攻方向 新兴产业发展也要严防“过剩” 从科学的春天到自主创新时代 王金祥:中国生物能源等新兴产业正在形成 华电模式:节能减排与自主创新共赢 节能减排迎来“拐点”——自主创新•盘点2007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