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探寻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Eedu.org.cn 作者:金晶 杨颖 何振…    资讯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30

  7000万人次!10月24日,距离闭幕只余一周,在观众可持普通票入园的最后一天,上海世博会参观总人数突破了7000万人次,创下世博会历史上的“世界之最”。

  比7000万人次更令人惊喜的,是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展开的一场关于人类文明的精彩对话。透过这场对话,我们看到,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

  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冲刺“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关键时刻,回顾上海世博会走过的每一个日子,回味世博园里每一项精心展示,不难发现,转变发展方式何处着力、经济结构如何调整、科技创新如何引领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如何推进……一系列课题,都能从世博会上精彩纷呈的技术、新颖别致的创意中寻到答案,从跃动在世博会上的绿色低碳理念、重塑城乡实践、可持续发展追求中获得启示。

  一个展品,一个新兴产业

  1876年,费城。29岁的贝尔把电话摆进了世博会,他没想到,此举开启了全球通讯的崭新时代。虽然这个被称为“电话”的只是一个简陋的装置,但一年后就销出了6万台。而今天,全球仅手机用户就超过50亿。

  我们追溯电话从世博会走进人类生活的历史,一个事实清晰地呈现:从世博展品起步,电话已成长为一个强大的产业,它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生活,同样也深刻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进步。

  电报、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留声机、胶卷、缝纫机、拉链、尼龙袜、洗衣机、冰箱、蒸汽机、纺织机、飞机、望远镜、汽车……细数这些来自世博会的“让世界惊奇”的发明,不难寻出这样一种轨迹:一个展品,一个新兴产业。这些新兴产业都是或都曾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生力军。

  惊奇同样发生在上海世博会。穿梭在世博大道的新能源汽车,闪烁在园区的LED节能灯,镶在世博中心顶棚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无处不显露着新兴产业的萌芽和实践。

  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发布《2009年度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年度报告》显示,共有153项高新技术转化成果用在世博,其中不少是当今最先进的前沿科技成果,如新能源、物联网、智能电网、云计算等等。虽然它们尚处于示范运行阶段,但世博会应用尝试,将促使其更为成熟,更加符合实际运用要求,更加快速地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

  世博会后,上汽将推出综合节油20%的中混混合动力车,节油50%以上的插电式强混轿车和纯电动车也将在2012年批量上市。同时,上海将试行整车分期付款、电池融资租赁、里程消费结算等商业模式,推动建设7座至10座以上的充(放)电站和约400个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位于浦东园区的“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将在世博会结束之后继续使用,对中国馆、主题馆在内的永久建筑以及世博浦东区域内新建的楼宇发挥智能电网的“智能效用”;“沪上·生态家”的中雨水利用和中水全部循环等节能系统也将在未来“嫁接”到上海的生态小区。

  前不久,世博招商外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20个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超过了12亿美元,涉及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多个领域。“目前上海引资规模已超过千亿美元,绝大部分外资项目涉及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先进制造业领域。”上海市副市长唐登杰说。

  每届世博会都为举办国经济带来乘数效应,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世博会开幕以来,上海市5月至7月共接待入境游客221.96万人次,同比增长47.8%;5月1日至9月底,上海星级饭店客房平均出租率达80%,比去年同期增30个百分点。此外,上海联手“长三角”地区推出的55条“世博之旅”和96个“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也深受世博游客欢迎,强劲带动苏州、杭州、南京、黄山、普陀山等地的旅游业及相关产业。

  184天的会期、超过7000万人次的客流量、全球主流媒体的持续关注……有着“经济奥林匹克”之称的世博会不仅为上海和周边消费市场带来了繁荣,也为上海和周边省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一项创新,一种推动力量

  世博会是科学技术的竞技场。

  在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荣记湖丝”引起广泛关注,同台亮相的是代表着蒸汽机时代的大功率蒸汽机、高速汽轮船等,而当时的中国能拿得出手的是传统的手工业品。

  时光穿越159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世界看到了一个高新技术大放异彩的中国:共有110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实现广泛应用,其中多项创下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集中的半导体照明技术示范应用。10.3亿枚LED芯片应用于园区80%以上的夜景照明。

  ————世博史上最大规模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应用,总装机容量超过4.68兆瓦,每年能减排二氧化碳4000吨。

  ————世界第一个继3G以后的TD—LTE通讯网络开通,应用了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创新技术。

  ……

  上海世博会上,我国自主创新的成果得到了集中展示。世博园里这些成果的成功运用,也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一项创新,一种推动力量。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分析认为,未来5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很可能是新科技革命的重要方向。本次世博会上展出的各种创新技术和产品,不仅高度切合了科技创新的大趋势,而且将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的一种重要力量。同时,按照“世博科技行动计划”,一批具有原创性和集成化的科技成果,在世博会之后将加速产业化,最终成为推动城市乃至国家科学发展的力量。

  最直接的例子,1000多辆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在园区内外商业化运营,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多、负荷最大的集中运用。通过6个月的“大考”,新能源汽车已经向产业化迈进了一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世博的遗产将在“后世博”时期彰显其价值。

  这种遗产不只是物质层面的。上海世博会在世博史上第一次提出“低碳世博”理念,因为有先进的节能、生态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作支撑,园区内实现了客运交通工具“零排放”,雨污水收集率100%,工程废弃物和垃圾回收率100%、资源化利用达50%以上。通过世博园的实践,科技为“低碳、绿色、生态”服务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一幅图景,一种城乡融合

  站在“后世博”时代的大门口,如何扩大世博后续效应,加快经济转型步伐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科技部部长万钢在“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主题论坛上说,“要解决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深层次问题,必须要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为主转变。”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城市自出现起,便和乡村相互依存。早在一个世纪前,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就在他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提出,“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田园城市’。”此后100多年间,随着科技进步和人口急速增长,城市化浪潮席卷全球,而寻求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发展始终是人们探索的课题。

  作为本届世博会“城市”主题的延伸,乡村如何发展,城乡如何互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而我国正处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时期,2009年的城市化率已达到46.6%,统筹城乡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怎样协调好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的关系,世博园成为拓宽思路、寻找路径的绝佳场所。

  在世博园里,众多案例展示出各国城乡和谐发展的生动实践:瑞士馆的主题是“城市和乡村互动”,参观者可通过乘坐缆车,体验从城市到乡村,再从乡村到城市的循环;“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是宁波滕头村案例馆的口号,这个凭借自己的绿色优势成为世博园内惟一乡村案例的村庄,通过匠心独运的村庄规划和园林营造,打造出城市化的现代乡村,演绎了一曲现代都市的田园牧歌;奥地利馆则让参观者体验从乡村进入城市奇妙的“时空之旅”,在城乡交织中构成了和谐的自然平衡……这些案例告诉人们,城市和乡村需要在相互促进中践行“低碳”、“绿色”、“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找准定位实现融合。

  其实,世博会在运行过程中,就在经历着城乡融合的实践:上海郊区和全国各地农村的直供基地,保证了世博园每天数十万人流的餐饮需求;世博农园、世博农家以及城乡互动世博主题体验之旅,丰富了世博游客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出行选择,直接带动了农村地区的发展。中国银联在上海所有郊县推行“刷卡无障碍”,在给游客带来安全便利的同时,也使上海郊区的金融支付环境得到快速提升。

  所有这些实践,都实现了城市与乡村的双赢。

  一幅图景,一种城乡融合。正如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所说,“乡村永远是城市的依存和后盾,美好城市的生活必须带动美好乡村的发展。”上海世博会为人们勾勒出城乡和谐发展的蓝图————那就是一个以乡村为基础的、城乡良性互动的新兴城市,资本、劳动力、物质、信息等经济社会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优化配置,城乡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实现一体化。

  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落幕之际,我们把目光投向了未来———我国经济社会领域正发生着一场深刻变革,只要牢牢把握重大战略机遇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的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