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以煤替代石油生产烯烃 三十年研究终实现产业化

Eedu.org.cn 作者:李大庆    资讯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0-31

  科技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下称大化所)为实现煤经甲醇制烯烃,苦心奋斗30年,终于成功研制出世界上首套甲醇制烯烃工业装置(年产60万吨烯烃),从而使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制烯烃技术的商业化实践取得了圆满成功,也标志着我国煤制烯烃新兴产业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

  对于大化所副所长刘中民来说,今年8月8日是他终生难忘的日子。那一天,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套甲醇制烯烃工业装置(年产60万吨烯烃)在包头投料试车一次成功。一周内已经生产出合格的聚烯烃产品,甲醇转化率和烯烃选择性达到或超过了设计指标。刘中民团队中的不少人激动得相拥而泣。

  这是一项历经30年才获得的成果。

  烯烃是石油化工的基本原料,其下游产品是聚烯烃塑料制品,用途十分广泛。“我国甲醇制取烯烃技术的研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受石油危机的冲击,在70年代末引发了利用非石油资源生产烯烃的技术研究。”刘中民说,大化所的科研人员认为用煤替代石油生产烯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而长期坚持这项在有些人看来“不重要”、不起眼的研究。很多人不理解研究组的举动。特别是当石油价格不足10美元一桶时,风言风语和质疑声不断。但研究组没有解散,挺了过来。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这项研究也越来越彰显出它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石油资源有限,烯烃产品供需矛盾突出,因而开辟烯烃生产的新能源路线是一项长期的挑战。大化所所长张涛告诉记者:科学院的领导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当年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曾想找中科院“借”点钱。但院领导知道我们研究的重要性,特批了我们100万元继续从事研究。在“六五”期间,甲醇制烯烃催化剂研制曾被列为中科院的重大课题,90年代初,大化所又在国际上首创了“合成气经由二甲醚制取低碳烯烃新工艺方法”,被列为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我们曾将这一研究成果上报中科院,申请中科院科技进步的一等奖,但专家知道我们这项工作的战略意义和取得的技术进展后,结果给我们评了一个中科院的科技进步特等奖。

  刘中民曾经肩负着巨大的希望和压力。他忘不了2004年。当时,研究组和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甲醇制烯烃工业性实验装置。陕西省省长贾治邦曾拍着刘中民的肩膀问:你们做甲醇制烯烃的工业化心里有底吗?我们陕西很穷,给你们近1亿元不容易啊。那一刻,刘中民充分感到了肩负的责任。“试验一天就等于烧掉一辆小轿车啊!技术上我有信心,但我最担心的是非技术原因,比如安全问题。”研究人员周密细致的准备,再加上多年的技术攻关,终于使这项研究获得了成功。

  目前,我国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主要都依赖于石化路线生产。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以石化路线生产乙烯和丙烯产品的发展,并对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构成严重威胁。有关专家对煤经甲醇制烯烃工业生产装置的试验成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奠定了我国在世界煤基烯烃工业化产业中的领先地位,而且对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0年磨一剑。大化所为石化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