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东北 >> 吉林 >> 正文

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通道”

Eedu.org.cn 作者:王有利 刘姗姗    资讯来源:吉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21

    “十一五”的5年是吉林省环保发展最快的5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省环保厅紧抓机遇,推行一系列科学发展规划,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全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十一五”圆满收官、“十二五”大幕即将开启的关键时刻,记者采访了省环保厅厅长王国才。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的环保工作步步推进,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从污染到减排,从破坏到治理,吉林省污染减排和流域治理都实现了新跨越。”说起吉林省环境工作取得的累累硕果,王国才感慨万千。

    5年来,环保厅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的实施让吉林省环境质量上了新台阶。一是污染减排任务圆满完成。在吉林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污染排放总量大幅下降,单位GDP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强度比2005年分别下降了62%和59%。今年上半年,经国家核定,吉林省上述两项指标分别完成“十一五”任务的124%和128%。到今年底,吉林省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预计控制在35.66万吨和36.03万吨以内,两项指标有望超额完成“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二是松花江休养生息初见成效。目前,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的86个项目,已完成83个,完成率96.5%,年底将全部完成。在国家2009年重点流域规划实施情况考核中,吉林省松花江流域被评为优秀,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重大进展。三是污染防治水平有较大提升。“十一五”期间,全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从6座增加到42座,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从每天74万吨增加到233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由3座增加到10座,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由每天4620吨提高到9036吨。与“十五”末期相比,工业企业排放达标率从65%提高到85%。四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松花江干流消灭了劣五类和五类水质,出省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三类水质。辽河出境断面水质有较大改善。主要城镇饮用水源水质均符合国家标准。生态功能得到了恢复,初步实现了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十二五”大幕将起,谈到吉林省环保工作未来5年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王国才信心满怀。“‘十二五’环保工作的基本思路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筹推进吉林特色的城镇化、实施富民工程的大局,以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目标,通过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加强环境保护,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项目支撑,创新管理机制,防范环境风险,推动吉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王国才介绍说,到2015年,松花江流域消灭劣五类水质,出省境断面水质稳定好于三类水质标准。辽河流域出省境断面稳定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全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主要指标达标率为100%,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由“十一五”末期的86%提高到100%。在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基础上,80%的县、区城市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重点工业企业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所有县城及重点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农村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王国才说,为了更好地推进吉林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十二五”时期,省环保厅按照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的战略要求规划了“六大工程”任务。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重点加强松花江流域支流的综合治理,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试点。重点治理辽河流域干流水环境污染,强化条子河、招苏台河的水污染防治。加大图们江、鸭绿江的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力度。建设完成水质自动监测站,形成国控、省控断面的自动监控网络,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污染减排工程。重点抓好造纸、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医药、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污染减排,严格执行老旧机动车淘汰制度;突出结构减排,继续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大力推广集中连片供热;强化管理减排,对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重点污染源稳定达标,全面提升工业污染防治水平。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快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二五”初期县县要建有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加快建设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加强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加强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持续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的创建活动。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生态保护工程。以松花江、辽河流域及长吉图区域为重点,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减少面源污染;开展省级土壤环境功能区划,进行土壤污染修复试点示范;加强生态环境破坏地区的恢复性建设,优先实现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与恢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能力建设,提高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环境安全工程。建立环境风险防范技术规范、政策和标准,进一步健全环境应急管理体制,推动各市(州)环境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对于排放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危险废物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实行分类管理。落实饮用水水源地、沿江沿河及重要交通沿线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强化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基本建成医疗废物收集系统。完善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加强放射源全寿命周期监管,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继续加强各级环境监测站特别是县级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有步骤地建设国省控断面和空气点位自动监测站,优先建设重点流域与跨国界地区环境监测网;加快推进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强环境统计、科研、信息、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全省的环境信息网络平台。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