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综合整治还清三条河渠
为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河北省清河县打破末端治理方式,实施“三渠”还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经过近一年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12月10日,已关闭向河渠超标排污的洗绒洗毛企业21家,完善治污设施7家,停产治理4家,搬迁7家,污水处理厂也正式投入运行。
综合整治,打破污水围城现状
清河县境内有3条排灌河渠,分别是丰收渠、清临渠和民兴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区人口的大量增加,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渠,致使这3条河渠全部成为污水渠,尤其是在城区两侧的丰收渠和清临渠,形成污水围城之势,对居民生活和城区形象造成严重影响。
为改变河渠污染现状,清河县决定对水环境实施综合整治。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清河县政府制定了《清河县三渠还清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治理、搬迁洗绒洗毛企业、封堵沿渠排污口等措施,实现“三渠”还清。
清河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对洗绒洗毛企业搬迁、污水处理厂建设、企业限期治理等工作进行调度。为加强羊绒行业污染减排工作,县政府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清河县委书记、县长冀东书要求,有关部门在人、财、物上全力支持,扎扎实实搞好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县财力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县政府领导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污染减排等环保重点工作。
部门联动,治理搬迁污染企业
在“三渠”还清综合整治行动中,由清河县政府统一协调,有关部门协调联动,动真招,出重拳,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加大排污企业治理力度,确保整治到位。
为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章可循,清河县先后印发了《关于洗绒洗毛等水污染企业限期搬迁的通知》、《关于对不达标污水排放企业进行限期治理的通知》、《关于对全县羊绒行业环保减排及质量安全进行专项整治的通知》等文件,为治理、搬迁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清河县环保部门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并向21家搬迁企业、11家限期治理单位和12家化工等重点排污企业派驻了环保监督员,将企业搬迁、治理和监管任务落实到科室及每个执法人员,做到了责任、措施、人员三到位。同时完善考核机制,做到日监管、周调度、月考核。
清河县政府对逾期未完成治理的21家洗绒洗毛企业下达了关闭决定,环保、城管、电力、工商、水务及有关镇处联合行动,依法对关闭企业采取查封排污设施、断水、断电、吊销营业执照等措施,确保了整治关闭到位。
建立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清河县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环保体系建设,建立了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
清河县建立了环境保护应急工作机制,制定下发了《清河县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完善了统一协调的应急机制,成立了应急协调机构,做到一旦发生环境突发事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启动应急预案,相关部门迅速应对。为加大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清河县在县环保局设立了环境应急调度指挥中心,安装了视频调度系统,并开通光纤网络与河北省环保局联网。筹集资金100多万元,配备了实验室设备和应急监测仪器及现场取证设备,进一步提高了环境应急处置能力。
为确保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实现,清河县加强了建设项目监管,对于重污染项目一个不批,轻污染、一般污染项目必须由相关资质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按照审批权限逐级报批。各部门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都严格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的,规划、建设、工商、安全监管、国土资源、金融等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1~11月,全县新上项目89个,全部办理了相关环评手续。另外,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上,坚持加强跟踪监督,严格“三同时”管理,对4家治污设施与主体工程不能同时建设的项目及时予以了纠正,对治污设施未建成或验收未达标的项目,一律不允许开工生产。通过严格建设项目管理,最大限度地从源头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
目前,清河县“三渠”还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关闭向河渠超标排污的洗绒洗毛企业21家,搬迁7家;11家限期治理企业中,完善治污设施7家,停产治理4家;其中列入邢台市“双三十”重点区域的桥东洗毛洗绒集中区的8家超标企业全部关闭;城区污水处理厂于8月20日通过验收正式投入运行,《“三渠”还清实施方案》确定的阶段工作目标全部完成。截至11月底,全县化学需氧量削减618吨,二氧化硫削减182.3吨,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