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环境要闻 >> 深度报道 >> 正文

2008,我们留下哪些生态足迹?

Eedu.org.cn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25
  【编者按】 回望即将逝去的2008年,大事不断、热点频现,很多是值得我们用一生来铭记的。它们见证着这个民族英勇的气概,记录着这个社会前进的步伐,更重要的是,它们影响着我们的现在,并且将会影响我们的未来。同样,这一年,发生的生态环保事件也显得尤为突出。盘点2008年的大事,不光是为了清点我们走过的足迹,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知我们的下一步将如何迈出,以及迈向何处。

  冰雪灾害重创森林生态
  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受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其中,受灾害的森林面积占全国1/10,几万只(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灾死亡,其生态环境影响可能延续数十年。
  据初步统计,此次受灾森林面积达到2.79亿亩,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10,超过退耕还林工程的总面积,相当于2004年至2006年全国造林总面积,也相当于全国1个五年规划增加的森林面积。全国有几千万林农遭灾,林业直接经济损失达573亿元人民币。
  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强调,南方受灾省区的森林是长江、珠江流域极为重要的生态屏障。这次冰雪灾害使一些地方多年的植树造林成果毁于一旦,一些地方大量动植物死亡,森林的生态功能大大减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生态灾难,不仅仅是中国的巨大损失,也是世界的损失。
  专家也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贮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在间接降耗减排方面的作用和潜力很大。灾害过后,单位面积森林碳汇功能减弱,有可能导致工业生产排放空间减少,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
  据估算,林业重建并恢复到灾前水平,需要20年甚至更长时间。专家们建议,灾区的生态恢复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按照规律办事,要开展综合评估,分析灾害带来的现实和潜在影响,为生态恢复提供决策依据,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方案。
  有关人士也表示,这次灾害暴露了三点教训:一是今后在植树造林时一定要注意多用乡土树种,它的抗性强,适宜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二是在植树造林模式上要针阔混交,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经营和抚育。
  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全面启动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形势十分严峻,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复合污染的局面。2008年1月,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建设良好人居环境的总体目标,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务求取得实际成效。
  为此,环境保护部提出了防治土壤污染的一系列措施:
  搞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保证实现“摸清家底、查明原因、提出对策”的总体目标;
  强化农用土壤环境监管与综合防治。开展重点城市和重点地区“菜篮子”基地土壤环境安全性划分与重点污染源监控。严格控制污水灌溉,强化对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的环境管理;
  加强城市建设用地和遗弃污染场地的环境监管。建立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制度和新增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制度,建立城市遗弃污染场地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
  增强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撑能力。建成一批土壤污染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土壤修复工程技术中心;
  建立健全土壤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快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研究和法律起草工作,研究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措施,出台专门管理办法,不断完善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加强土壤环境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研究制定全国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和土壤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处置预案。
  四川灾区生态修复将耗时七年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省的主要河流的水质、空气质量、饮用水源地水质、生态环境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由四川省环保局组织的技术组对灾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地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展开了全面评估。
  评估表明,地震灾害使局部区域生态功能受损,极重灾区的各种生态功能受到严重损伤,但整个重灾区所处的地理区位仍然极其重要,其为成都平原、四川盆地、乃至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地位没有改变,并且更显重要,也更显出对这些生态功能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
  专家建议,在重建工作中,要注重“生态修复”,在灾后重建中要按照城乡一体化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城镇和乡村建设、住房建设,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保护耕地,配备完善的环保基础设施,防止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地处公路、铁路沿线、江河两侧因地震造成生态破坏的区域,采用自然与人工恢复相结合的措施来加快生态系统的重建过程,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08年9月,《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规划》通过审定正式出台。根据规划,四川省地震灾区计划用7年实际实施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到2015年,使灾区的区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主导功能基本恢复。
  《规划》提出,地震灾区的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分两个阶段实施,其中,今年至2010年,将完成灾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企业治污设施恢复重建,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显著减少,灾区环境质量基本保持震前水平;2011年~2015年,初步恢复灾区自然生态系统的主导生态功能,初步建立起生态环境修复机制,使灾区环境质量全面优于震前水平。据初步统计,2008年~2015年,四川省灾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规划涉及的工程项目共计591个,总投资将达近63亿元。
  以奖促治推进农村环保
  2008年7月,国务院首次召开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会议确定了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到2010年,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有所改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一定进展,严重的农村环境健康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低毒高效农药使用率均提高10%以上。到2015年,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农村环境监管能力显著提高。
  会议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大投入,认真解决好影响农村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农村环境保护是公共财政重点支持的内容。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说,今后,中央财政将继续从资金和政策上加大对农村环保的支持力度。从2008年起,中央财政安排资金专项用于对原来污染突出、但经过整治见到成效的地方实行“以奖促治”;对达标的生态村等实行“以奖代补”,将农村沼气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等作为投资重点予以支持,努力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根据会议的部署,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5亿元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已陆续下达各地,旨在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以奖促治”行动也在全国各地相继启动,将有600个环境问题突出的村庄得到治理,100个生态示范创建村镇得到奖励,400万群众直接受益。
  生态环境3500亿元投资促内需
  为应对全球化的经济危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国安排了约4万亿元的投资资金。4万亿元投资中没有安排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的项目和“两高一资”项目,可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指出,目前4万亿元投资的具体投向已经确定,其中,用于生态环境的投资是3500亿元。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采取规划引导、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节能政策和项目审核等一系列措施,使地方投资符合中央确定的方向,用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解决民生问题,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今年中央先期拿出1000亿元人民币救市,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仅用于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就安排了120亿元。
  环保部门表示,在现在经济环境下,必须确保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强化环评审批服务,严格环境准入,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过快增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下大力气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而对于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环评工作,环境保护部负责人强调,首先要为扩大内需开辟一条快捷审批的绿色通道。对于满足环境准入要求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适当简化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对于不符合环评要求的项目,要主动在技术和政策等方面提供服务和指导,适应国家拉动内需的要求。
  全国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
  2008年7月,由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编制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正式发布。此《区划》提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并据此方案将全国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对我国生态空间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对生态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进行了评价,确定了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提出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根据这一方案,全国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其中具有生态调节功能的生态功能区148个,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8%;提供产品的生态功能区46个,占国土面积的21%;人居保障功能区22个,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
  生态功能区划客观反映了我国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空间分异规律,明确了我国不同区域生态系统生态调节、产品提供和人居保障的功能,是生态保护工作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转变、由定性型管理向定量型管理转变、由传统型管理向现代型管理转变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工作,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科学指导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有效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阳宗海砷污染引发问责风暴
  今年6月以来,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阳宗海水体中的砷浓度超出饮用水安全标准,导致严重污染,直接危及两万人的饮水安全。从7月8日起,沿湖周边人民群众及相关企业全面停止从中取水作为生活饮用水。目前,卫生部门未发现人畜砷中毒现象。
  9月12日,云南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阳宗海水污染情况,决定立即实施“三禁”,即禁止饮用阳宗海的水、禁止在阳宗海内游泳、禁止捕捞阳宗海的水生产品;立即采取坚决果断措施,查处污染企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切实截断污染源;立即全面启动阳宗海砷污染综合治理措施,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将阳宗海水质恢复到砷浓度值≤0.05毫克/升。
  与此同时,云南省对26名涉及阳宗海砷污染事件的政府相关人员实施了行政问责,其中12人被给予免职处分。
  目前,云南省正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招标,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恢复阳宗海水质;将尽快修订现行的《云南省阳宗海保护条例》,立即制定规范性文件,在阳宗海流域内禁止新建化工、冶金、采选和冶炼项目及利用地下水项目。
  为强化环境执法,昆明市公安局环境保护分局成立,这一机构的设置在全国尚属首次。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