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河北实践
探索具有河北特色的环保新道路,“三年大变样”使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拓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一书写在人类社会发展兴衰史上的警言,给予了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在现实拷问下更多的理性动力。
2008年,河北省提出“三年大变样”战略规划,三年建设,三年发展,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
“三年大变样”,因民生而变,为民生而变。河北省确定的5个方面量化指标中,居首位的是大气和水质的改善,要让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放心水。
“大变样”凝聚了人心。问卷调查显示,98.79%的社会各界比较了解“三年大变样”的内容,在河北,“三年大变样”是最流行的词汇。
省委书记张云川说,我们既要看到城镇面貌的新变化,更要看到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三年大变样”,使人民群众体会到了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向纵深拓展,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有了新的提高。
“三年大变样”实施两年来,河北确实变了样。外地人很惊讶:这是河北吗?
在石家庄,2009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17天,比2008年增加了16天,全市各条河流水质均有所好转。
在鹿泉,这个因“射鹿获泉”而闻名的县级市,抛弃小水泥,舍弃百强县,换来山清水绿、天蓝气爽。
“三年大变样”,今年看邯郸。两年来,邯郸实施了31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圆满完成“三年大变样”环境质量各项目标任务。每天早上,10万邯郸市民汇聚在市中心广场纳凉、晨练,嘹亮的红歌声响彻云霄。
“三年大变样”,不仅城市在变,乡村也在变。
永清县境内的廊霸路一侧,董家务村一块醒目的横幅匾额引人注目———河北燕赵新民居示范第一村。两年前集体经济还是“一穷二白”的廊坊市董家务村,按照“市场运作、整合资源”的原则,实施村庄建设用地整理项目,一个“环境优美、村风文明”的董家务新村展现在世人面前。
从河北省环保厅获悉,《河北省实施“百乡千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优先选择位于环境敏感和重点区域的100个乡(镇)的1000个行政村作为试点,以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为主要内容,从2009年开始,连续3年集中实施“百乡千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协调发展。
“这标志着以改善大气和水质为主要目标的‘三年大变样’工作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姬振海介绍说。
试点村庄的布局安排,原则上选取京津水源地上游地区、滏阳河及黑龙港流域、太行山及燕山山前区域,城市(镇)周边、城乡接合部、中心城镇等居住人口相对集中、群众反映强烈和社会关注的一些村镇。
整治行动计划分3个阶段实施。在2009年先行筛选了200个村庄优先开展试点,2010年年底完成400个试点村庄的规划整治任务,并在全省建设环保示范工程的基础上,2011年将有1000个试点村庄全部达到规划整治的示范建设要求,并逐步扩大试点效应,在全省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环境优美乡(城)镇和生态村。
河北省11个设区市和136个县(市)已全部完成生态建设规划编制。为推动生态建设工作向纵深拓展,省环保厅加强工作指导督导,进一步将生态建设重点向乡(镇)和村庄延伸。
截至2009年底,全省800多个建制镇中已有1/4的镇编制完成了环境规划;所有县(市)政府的驻地镇,也基本都编制了环境规划;一些工业比较发达、经济条件较好,或环境敏感、问题突出的乡、镇和村庄,也在加紧编制环境规划、或制定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2009年,唐山地区的迁安市19个乡、镇,全部编制完成环境规划,成为全省首个全部乡、镇完成环境规划编制的县(市)。
承德市在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基础上,又谋划、编制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申报环境保护部,被批准列为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承德大力开展生态系列创建工作,2009年,又有6个县(市)达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标准、11个乡镇申报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0个村庄申报国家级生态村、20多个乡镇申报省级环境优美城镇(正按程序逐级报批)。
“十百千”环境宣教工程引导人们用符合生态文明的方法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相对于环保的职责范围来说,环保部门的权限是相当有限的,怎样在有限的职权与庞杂的任务之间找到恰当的对接点,是个工作的大策略、大思路选择问题。
姬振海说,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不是靠环保部门的处罚手段有多硬,而是要靠全民环境意识的提高,包括企业,靠我们的体制、机制、政策激励他们要负担社会责任。
规模宏大的“十百千”环境宣传教育试点工程,就是引导人们用符合生态文明的方法去改变自己行为方式的有益探索。
河北省环保部门于2004年启动了“十百千”环保宣教工程,在全省遴选10个县(市、区)、100个乡镇(办事处)、1000个村(居委会),进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教育试点,在学校、社区(村委会)、家庭、机关、公共场所等进行宣传教育活动。
在试点过程中,各地把对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知识的宣传融入到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中,融入到城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融入到环境优美城镇、文明生态村、生态示范区、环境友好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中,融入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践中。
石家庄市创新工作方法,将环保宣传工作深入到城乡接合部的学校和村落,进行环境警示教育图片展;利用农村大集进行集中宣传;举办农民工子女和家长座谈会,讲解环保知识;举办“我为乡镇环保献计献策”等多种宣传活动。这些活动内容更加贴近农村实际,更加符合农民需要,真正做到宣传动员、拓展创新、全员参与三到位,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永年县制作了环保漫画、环保知识挂图300余幅,建立了试点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一条街”,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环境教育就在自己的身边。在涿鹿县,环保局局长为五堡镇九堡村的村干部及村民讲解环保知识,为村图书馆充实了环保书籍;先后派出10多名骨干队员进驻试点村,宣讲当前环保政策和开展“十百千”宣传教育工程的意义,并出资帮助农民解决了道路硬化、人畜饮水难的问题……
“十百千”环境宣传教育工程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已启动两批试点,在22个县(市、区)、220个乡镇(办事处)、2200个村(居委会),把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知识的宣传融入到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中,融入到环境优美城镇、新农村建设、生态示范区等创建活动之中。
在邢台沙河市举行的环保“十百千”宣传教育工程第二批试点启动仪式上,沙河市市民尹瑞涛参加了启动仪式上的市民签字活动。他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农村,乡亲们对环境污染知之甚少或对污染严重程度了解不多,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强,甚至身在污染之中也不知道污染对身体健康的危害,环境维权意识及能力非常差。尹瑞涛在长长的红色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他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愿意为活动助力。
尹瑞涛的感受代表了很多人。“十百千”环保宣教工程通过发放《河北省公民环境保护手册》、设立环境保护公益宣传栏、举办讲座或报告会、放映有关环境保护的电影或进行环保题材的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环保宣教,把环保理念、环保文化、环保知识、环保科技送到千家万户,送到农村的田间地头,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手中,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和示范效果。
在保定,过去个别企业冒点黑烟、排点污水,只要没直接熏到自己、淹到自己的地,就不会有人管。通过试点村镇的宣传教育,大家逐渐明白长期生活在大气污染的环境中对健康极为不利,企业排的超标废水日积月累,就会污染地下水,喝了会生病,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要积极向政府及环保部门举报。试点村镇以及周边群众成了侦察兵,为环保部门查处违法排污企业及时提供线索。
“通过试点,带动一片。‘十百千’环境宣传教育工程已成为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成为宣传群众、动员全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渠道。”省环保厅副厅长杨智明说,通过发动公民、企业、民间环保组织、社区、学校、公众媒体等社会各方面力量,踊跃投身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每年省级环保部门都会接到1000多件环境举报、信访案件,省、市、县三级大概在1.5万件左右,办结率达100%,为推动全省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快生态省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河北省在生态文明的旗帜下,在新型工业化和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立足河北省情,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