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生态文明新篇章
洞头县鹿西岛东北海域的鸟岛,每年都吸引海鸥、贼鸥、白鹭等众多鸟类前来繁衍、栖息,群鸟环岛盘旋的景象颇为壮观。
飞跃洞头的山山水水,展开的是一幅生态优美的和谐画卷。走进洞头,一幅“生态洞头、海上花园”的生态图景赫然呈现眼前。2007年1月,浙江省洞头县被原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8年4月,被浙江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生态县。如今,洞头人正以自己的努力,守护着这个上天赐予的海上花园,并谱写着生态文明的新篇章。
自2003年开始创建生态县以来,海岛生态建设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在6年的创建过程中,洞头县始终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治旧控新、生态创建、生态经济、生态宣传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投入1.4亿元
实施生态县建设
环境好生态才能好。自2003年开始实施生态县建设“156”工程以来,作为浙江省欠发达地区,洞头县对生态环保的财政投入却是逐年增加,据统计,2003年以来,全县生态建设资金投入达到1.4亿元。近年来,洞头县先后建成了县城南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截污纳管工程、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新城区垃圾中转站等一批生态工程。目前,全县共建成各类农村污水处理点52个,覆盖全县6个乡镇84个行政村中的50个,比例达59.5%,并全部采用土壤渗滤、生态湿地、阿科蔓生态塘等新工艺。
在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方面,洞头县重点治理了诚意药业、金源化工、中油华电等一批老污染源企业,并将节能减排工作纳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创建体系,制定《洞头县节能减排工作实施纲要》等机制。与此同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也让各职能部门通过综合协调机制形成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合力。经初步核算,2009年,洞头县总能耗为30.96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为0.9吨标准煤/万元,与2008年基本持平,完成了“十一五”能耗下降20%的目标任务。此外,在“新811”环境整治中,鱼粉企业的整合,也基本解决了困扰洞头人民20多年的鱼粉生产过程中产生臭气这一海岛环境污染的“老大难”问题,羊栖菜行业也进行了优化重组,通过排污综合整治,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了污染物达标排放。
在治旧的同时,洞头县加大控新力度,实行严格的建设项目准入制度,提高绿色准入门槛。近年来,全县对所有建设项目都严格按照生态功能区进行审批,严禁引进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和浪费土地类项目,严格执行环评审批规定,先后拒引和拒批项目20多个,投资额约达15亿元。
抓细胞工程
推进五村联创五化建设
环境好,村庄美。在生态县创建过程中,洞头县把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创建作为推进渔农村生态工作的一项细胞工程来抓,先后出台了生态建设奖励、生态补偿、生态补助等激励政策,并在渔农村大力推进“五村联创”和“五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县6个乡镇中,已建成3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两个省级生态乡镇、1个市级生态乡镇,两个省级生态乡镇申报的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已通过环境保护部技术核查,正等待公示命名。在生态村建设方面,目前全县84个行政村中,已有31个市级生态村、34个县级生态村,覆盖全县6个乡镇,覆盖率达到77.4%。生态细胞创建,让洞头县的渔农村变成了绿色的海洋。
与此同时,通过国家级生态县的创建,全县城乡的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治理,绿化率进一步提高,城乡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人与自然的和谐度不断提高。目前,全县常年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建城区烟控区覆盖率达到100%,环境噪声达标区总面积3.43平方公里,建城区覆盖率达到96.3%。根据全省2007年度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结果,洞头县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全省排名由2005年的第11位上升到第8位,这也较大地改善了全县农村生态环境面貌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此外,现代化、多样化施工工艺的介入,也抹去了裸露山体那“千疮百孔”的面貌,取而代之的是一处处美丽的绿色景观带。
发展生态经济
转型升级富了农民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洞头县紧紧抓住“经济”这一中心,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路子。近年来,全县进行了行之有效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改善海岛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的同时,也让这片绿色富了渔农民。在海水养殖方面,通过实施投放人工鱼礁、引导转产转业、制定地方标准与规范化生产操作规程等措施,先后建立了7个羊栖菜和3个紫菜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并通过省级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验收,面积达4万多亩。此外,集生态农业、生态观光休闲、科学种植研发等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农业园也培育出了新的生态看点。
在生态工业方面,洞头县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力度,积极发展了海洋医药、电子电器、海运业等高新技术、低污染的产业。与此同时,全县还整合了工业功能区布局,加快杨文、南塘、科技工业基地建设,促进工业集聚、集约、集群式发展,并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实行“养殖—加工—利用”的循环清洁机制,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此外,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海水淡化等新型清洁能源的引进,在为临港产业增添新动力的同时,也为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注入了新的内涵。
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引擎的旅游业,生态的牌子也正在打响。随着渔家乐民俗风情旅游节、大门油菜基地、鹿西鸟岛等生态旅游品牌的壮大,一个欣赏百岛美景、体验渔家风情的生态旅游模式也让洞头县实现了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丰收”。此外,在生态旅游走俏的同时,洞头县因地制宜培育的渔家乐休闲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并逐步形成了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产业特色的渔家乐项目,在提升生态旅游品位的同时,也鼓足了渔农民的腰包。
宣传环保理念
编制生态文明规划
生态建设需要生态理念去引领。洞头县高度重视生态理念的传播,率全国之先编制生态文明规划,注重在生态创建过程中普及推广绿色理念。通过深入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系列创建活动,使领导决策层、企业管理层、学生启蒙层、群众普及层等各群体的环境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为生态创建工作营造了一个浓厚氛围。
环境保护,从娃娃抓起。在创绿中,依托海岛特色,洞头县的绿色校园创建活动更是亮点突出。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师生、家长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中来,也让洞头县走出了一条海岛欠发达地区创建绿色校园的成功之路。目前,全县已建成国家级绿色学校1所,省级绿色学校3所,市级绿色学校5所。
社区是城市的基石,家庭是生活的港湾。绿色社区的创建,不仅让居民们更加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也让绿色生活成为了千千万万家庭的执着追求和自觉选择。目前,全县已拥有1个省级绿色社区,两个市级绿色社区,4个县级绿色社区;1个国家级绿色家庭,7个省级绿色家庭,7个市级绿色家庭,100个县级绿色家庭。
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环保活动的开展,更让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环保电影经常下乡,自行车协会环城宣传,“我的家园”小学生和渔民书画比赛,“我的环保我做主”环保购物袋设计制作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更为岛城增添了一抹靓丽的绿色。
今日的洞头正致力于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坚实地迈进着,大胆地实践着。在这片蔚蓝的土地上,12.7万洞头人正在建设属于自己的海上花园。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