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发展绿色建筑建设开启低碳新生活
绿色建筑一年实现大跨越
太原市第六十三中学(以下简称63中)教学楼、文体中心和学生公寓,是山西省首个“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评审通过项目。
在建筑设计方面,63中的教学楼合理地设计了结构、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以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外墙使用保温材料,中空玻璃门窗不仅透光性好,而且隔音还隔热……这些措施使教学楼体比普通楼体节能65%。
63中还运用太阳能技术,为庭院、走廊等公共区域照明。仅上述区域照明用电方面,太阳能供电系统每年可给学校省出上万元的电费。太阳能蓄电系统还能给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提供20%左右的电量,每年又能节省供热电费2万元至5万元。学生公寓楼顶上,45台太阳能热水器排好阵势,为食堂、浴室提供热水。
作为绿色建筑的典型示范,63中令人印象深刻,心生向往。
这仅仅是个开始。
在2011年山西评出首个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的基础上,2012年,我省采取目标责任制考核、动态跟踪管理、各市认真培育、专家现场指导和加强宣传培训等多项措施,积极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全省确定绿色建筑培育项目46项,面积约232万平方米,从中又评出18个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绿色建筑面积达147万平方米。
1年时间,山西绿色建筑面积由不足3万平方米增加到近15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倍,实现了大跨越发展。
实现目标仍需合力突破
我国发展绿色建筑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工作基础薄弱,建筑节能形势仍然比较严峻,要实现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筑比重超30%的目标,还需迈过多道坎。
发展绿色建筑,需发改、财政、建设、国土、规划等部门密切协作,制定相关的推进机制,形成合力,协同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发展绿色建筑,要提高社会认知度。应借助政策激励的“东风”,调动各方加快绿色建筑发展的积极性,完善绿色建筑相关标识,努力让百姓懂得绿色建筑,引导全社会合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发展绿色建筑,要解决好配套政策和标准标识体系建设。目前,我国所执行的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讲,仍然较低,未来我国的建筑还要向更高的节能目标发展。除了标准偏低外,配套政策不完善也阻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发展绿色建筑,还面临产业科技支撑不足的挑战。建筑工业化在我国刚刚起步,资源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明显偏低,绿色建筑综合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此外,建筑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目前欧盟国家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我国每年建筑垃圾产生量达到15亿吨,资源化利用率却不足10%,大量占用土地、浪费资源。
有关专家表示,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从根本上要依靠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今后将更大力度支持绿色建筑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同时,借助财政奖励,尽快在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并大力推进新能源在建筑领域规模化高水平应用。要缩小中国与国外在绿色建筑技术上的差距,关键还要在绿色建筑技术人才上下功夫,为未来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储备更多技术人才。
大力推广和发展绿色建筑,建设宜居低碳的和谐城市,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