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砍树照样能致富
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如今在德化,森林旅游业、林下种养业、森林水业、生物技术产业等新森林经济风生水起。
德化森林资源丰富,省里每年给30万立方米左右的采伐指标,德化主动减少采伐量,每年限制在13万立方米以内。2006年至今,共减少采伐110万立方米,保住了绿水青山。
说起这个选择,德化县委书记吴深生表示,德化是泉州、福州的重要水源地,看护好福建的“大水缸”是一种责任。“我们主动减少森林采伐,虽然从眼前看,林农和村、镇收入减少了,但从长远来看是值得的。”
有舍才有得。得益于限伐,这几年德化林木蓄积量节节攀升,达1309万立方米,占泉州的55%,水源涵养能力因此增强,每年为闽江、晋江流域提供的优质淡水资源,从2002年的21亿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25亿立方米。
少砍树,守着座座青山,却何以让百姓富起来?近年来,德化在森林资源非木质利用上动起了脑筋,在全省率先提出发展新森林经济的思路。
思路一变天地宽。过去认为“不能砍只能看”的生态林成了德化发展的优质资源。
森林旅游如火如荼。德化依托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岱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等4个国家级生态品牌,大力开发森林人家、农家乐、野营漂流等森林旅游活动。今年前7月,德化共接待游客78.6万人次,直接收入4.32亿元。
林下种养有声有色。德化着力发展林药、林菌、林禽、林畜等林地立体复合经营。在南埕镇枣坑村等地,不少农民在林下养鸡、养兔、养羊、养蜂,套种金线莲等,还有的在林下套种红豆杉等珍稀树木,每亩收益达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
德化还鼓励农民群众发展油茶、花卉等特色林业,目前,油茶林面积12.5万亩,竹林面积50.5万亩,分别占泉州的60%和80%。今年初以来,总投资15亿元的海峡西岸(德化)油茶文化旅游产业园等新森林经济项目相继落户德化。
德化县林业局局长连硕卿告诉记者,至2015年,德化全县森林覆盖率目标是79.05%,林木蓄积量达1400万立方米,新森林经济将成为县域经济和百姓致富的新增长点。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