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日产生活垃圾三千吨 垃圾分类脚步仍需加速
7月23日从江苏无锡市环卫处获悉,市区日产生活垃圾约3000吨,目前已有20个小区的居民试点垃圾分类,厨余垃圾的处理也由原来的空转状态变为日处理量15吨。
不过在推进垃圾分类的过程中依然有不理想情况,源头分类成为垃圾分类能否顺利进行的掣肘。
小区垃圾分类试点好坏参差不齐
东河花园小区内,一些居民扔向垃圾桶的垃圾袋内不仅有汤汤水水的厨余垃圾,还有废纸、饮料罐等。这个2003年锡城最早开始试点垃圾分类的小区,现在的分类情况并不理想。
今年3月份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的滨湖区美湖社区,呈现的是截然相反的景象。居民们大多了解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在家里把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已逐渐形成习惯。社区管理部门表示,垃圾分类要形成习惯,前期投入和后期监管约束皆不可少。为了让居民自觉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仅发给社区内1900多户居民的垃圾袋一年就要30多万,后期还需要志愿服务人员长期指导和督促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这样才能让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长效化。
源头垃圾分类是能否成功的关键
垃圾分类走向何方?关键是看居民的意识和行为,就是源头有无做到垃圾分类。在此方面,通过宣传让居民有垃圾分类意识是重要方面,但设置让居民觉得可行的分类方式也很重要。
市环卫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像美湖社区设置的36组垃圾投放点,只有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种分类,而且投放点的垃圾组合箱都是脚踩式的,让居民觉得操作起来简易便捷,那么心理上便有了认同感。居民有了垃圾分类意识只是开始,后期还有很多督促的工作要做。
事实上一些老的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目前的垃圾分类效果不理想,很大的原因是后期监督弱化的结果,没有那么多的财力和人力长期督促居民垃圾分类。最终居民在垃圾分类行为上又回到了原点。
我市筹划垃圾分类具体实施方案
目前,市区日产生活垃圾量约3000吨,人均日产出垃圾量为0.8到1公斤,每年的垃圾增长率为10%。虽然厨余垃圾处理由原来的空转状态变为日处理量15吨,餐厨垃圾的处理量也日益增加,但垃圾的终端处理率降幅尚不明显。因此,源头上推动垃圾分类,促进垃圾减量的路还很长。
专业人士表示,按照锡城的实际情况,易于市民操作的是干湿分类法,就是把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分类即可。
市环卫处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是每个城市都在探索的工作。市区已有20个小区试点垃圾分类,滨湖区更是下达任务书,要求在每一个街道都要有一个小区推行垃圾分类。但垃圾分类习惯的形成是个长期过程,且长期的投入也必不可少。目前无锡的城镇垃圾处置费是财政专户,由单位和个人缴纳,单位每月承担4元,个人每月承担3元,主要用于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处置、公厕保洁、河道垃圾打捞等,因此推动垃圾分类的投入尚显不足。我市正筹划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实施方案》,根据无锡实际情况制定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方案将包括垃圾分类方法、分工、投入、保障措施等。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