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倡绿色殡葬 未来生态葬不仅免费还奖励
居民支持绿色殡葬,江葬问得最多
今年69岁的王大爷说,南京靠江,他比较喜欢江葬,随着长江水,能游遍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儿女们看到长江,就能想到自己,每年清明也不用往墓园挤。“快80岁了,我们俩也早就想过身后事了,原则是越简单越好。最好不要麻烦孩子们。”今年78岁的朱奶奶拉着老伴说,“我们俩也商量过,如果有一天谁先走了,那就先把骨灰盒寄存在纪念堂里,等另一个人也走了,把两人的骨灰一起撒江或是一起埋花坛里,都行。“
记者在旁边注意了一下,一个小时里,约有30名市民咨询,其中问江葬的人最多。南京市殡葬管理处近日收回802份问卷调查,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接受生态葬这种不占地或少占地的安葬方式,“在2005年我们联合市规划局,在进行南京殡葬设施专项规划时曾做过一次市民调查,显示人们对8种新型墓葬接受程度依次为:骨灰深埋22%,树葬17%,纪念堂16%,塔葬13%,壁葬12%,花坛葬9%,草坪葬5%,完全不能接受这些新葬式的7%;而这次的问卷调查显示:南京人对生态葬的接受度已经高了许多,其中选择树葬、花坛葬、纪念堂的人数比例都较2005年有了显著增长,比如江葬占32%,树葬占29%,纪念堂占23%,花坛葬占16%,完全不能接受的人数比例也下降至5%。”市殡葬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未来生态葬不仅免费还奖励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南京墓地价格比起去年有3%-5%的上涨,平均价格在3万-5万元左右,生态葬则没有涨价,和去年持平,还有免费生态葬提供。“去年,我们这里有700位逝者是生态葬,仅100多人是传统的墓葬。”雨花功德园负责人阮峰介绍了这一变化,选择绿色殡葬的市民确实多了。记者了解到,雨花功德园近10年开发了7000元的花坛葬、4000元的雨花石葬和999元的树葬等,已有5000多人选择了这些不占地或少占地的绿色生态葬式。
市殡葬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说,相比于厚葬来说,“厚养”对老人的意义更重大。“对很多家庭来说,将有限的钱财用在老人生前供养上,比老人去世后买墓地更有意义。”
记者从南京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南京市全免费的生态葬主要为集体江葬和不留名、不立碑的生态葬。江葬每年冬至前后举办一次,生态葬在南京市的功德园、普觉寺、西天寺、隐龙山、龙王山、南象山、岱山、仙灵等八家陵园均可办理。未来南京还将加大政策措施引领,对生态葬法不仅免费,还将适度奖励。
相关新闻
谈到捐赠遗体很多老人更开明
昨天,南京市红十字会在南京雨花功德园举行公祭仪式,纪念吊唁已捐献遗体、器官的志愿者。而据统计,今年南京已经登记捐献遗体志愿者人数为112人,比去年同期的78人增加了34人。而现代快报记者采访发现,很多老人反倒比现在的年轻人,思想上更为开明,主动登记参加志友,实现捐献遗体的愿望。
81岁的张如栋是南京大厂人,他过来是“看”一下自己的儿子。他觉得儿子的名字写在这里,有这么多人陪伴他,儿子不会感觉到孤单,他很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儿子叫张鲁,46岁,今年2月2日脑出血倒在花坛,送医院后一直昏迷,没有留下一点遗言,9号就走了。”张如栋说:“儿子走后,我和孙子商量了一下,觉得将遗体捐献出来,贡献给社会意义更大。只是有点遗憾,由于儿子发烧昏迷的时间太长,捐献的器官无法移植到他人体内,就连眼角膜也无法使用了。但捐献出遗体,却能够为医学研究做出贡献。”
张鲁是南京2013年第11例捐献遗体的市民,81岁的张如栋甚至毫不避讳自己的将来,“如果有一天我走了,我也会采取和儿子一样的方式,捐献遗体。”
据悉,截至2013年3月26日,南京红十字会累计已登记捐献遗体志愿者人数6020人, 累计已实现捐献遗体志愿者人数1042人。(项凤华 侯雪 顾媛 刘峻)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