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公墓土地余量仅够5年 殡葬部门呼吁生态葬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我市的墓地供应情况亦不容乐观,按照现有的开发速度,5年后,将面临无墓地可售的局面。在墓地资源紧缺的大背景下,市民一边抱怨“葬不起”同时又不愿“便宜葬”,导致多年来殡葬部门推出的低价甚至免费的绿色环保生态葬“门庭冷落”。
现状:现存经营性公墓仅能维持5年
目前,南京每年3.5万死亡人口,除去农村户籍和进纪念堂、塔陵,选择生态葬、回老家安葬的,还有约80%逝者采取墓葬。而据殡葬部门数据显示,在现有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平均以每个墓穴3平方米(含周边道路、绿化)计算,现存经营性公墓土地余量仅能维持5年左右。
然而,我市每年死亡人口在逐渐增大,受“入土为安”传统观念影响,对墓葬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
记者了解到,为降低国土资源的消耗,国家层面的殡葬改革政策并不鼓励老百姓用墓葬形式安葬骨灰,所以对公墓用地审批也严格限制,目前,南京现存的经营性公墓用地已不足400亩。
“我市经营性墓地每年的需求量是60亩,按照这样的开发速度,一人一墓,5年后,可能无墓可售。”市殡葬管理处处长裴云峰说。
尴尬:七成市民选择面积较大的高价墓,生态葬受冷落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普觉寺、西天寺、隐龙山等陵园后发现,我市目前的墓地,价位从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其中风水好、材料好、面积相对较大、具有艺术观感的墓地价格更高。
“市民对高价墓地颇有意见,但不少人又不愿接受价格低廉的墓地。”市殡葬管理处陵园中心主任张明跃介绍,万元以下的墓地并不好卖,以南京最大的经营性公墓普觉寺为例,有各个档次价位的墓型供市民选择,但主动选择万元以下墓型的不足10%,超过70%的人会选择4万元以上的墓型。
据了解,除了土地紧缺,导致供需不平衡,墓葬价格居高不下外,在攀比心理下,传统“厚葬”观念也是推高墓价的重要原因。
昨天,在西天寺墓园,拜祭先人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当初给父母买墓地时,咨询了周围很多亲朋好友,多数人都在四五万左右。自己是工薪阶层,经济并不宽裕,但不能不孝顺吧,就咬咬牙,选择了一个5万元的墓型。
“丧葬是最后一次为逝去的亲人花钱,家属一般不会在意花钱的多少,这也是墓地价格过高的心理原因。”有关专家分析。
“在现有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墓价很难降下来,只有通过价格杠杆进行调节。由于土地存量日益减少,墓园不会鼓励市民去购买高价墓,相反,不少公墓还开辟出多种价格低廉的生态葬式供市民选购,但备受冷落。”张明跃说。
据了解,我市主城区的国营公墓基本都有绿色环保的生态葬。“主动选择树葬、花葬、江葬、壁葬等形式的生态葬比例一直较少。” 裴云峰说,殡葬部门持续宣传了20多年,现在依然不足10%。
出路:推行生态葬大势所趋
采访中,我市各大陵园的多位负责人表示,在土地越来越紧张的环境下,推行树葬、花葬等生态葬式是大势所趋,人们要转变观念才能适应发展。
“选择低价位葬式并非不孝、没面子,事实上,目前选择生态葬的人文化素质都较高,很多都是教师、医生。”雨花功德园常务副总经理阮锋说,观念越开放,越能接受各种生态墓葬方式。
在采访中,许多市民也表示,其实不少老人生前倒是愿意选择生态葬,一方面响应国家号召,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子女节省一些费用,但是作为子女总是感觉不忍,希望为老人选块好点的墓地,更担心真的选了生态葬会被指责不孝。
“殡葬部门会加强对墓葬用地的合理规划,尽可能缩小墓葬使用面积,增大墓穴数量,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还是希望市民能更多地选择生态葬。”裴云峰介绍,生态葬作为现阶段骨灰处理新方式,具有低碳环保、文明节俭的特点,当更多的人选择生态葬时,就是我们栖身的环境更好,可使用土地资源更丰富和墓价不再高昂之时。(黄隽 马道军)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我国多地组织海葬活动倡导生态文明殡葬 “生态葬”需要时间也需要政策支持 “生态葬”拟纳入惠民殡葬政策 南京已有8千名逝者采用生态葬 让生命回归大地 闽将大力推进生态节地葬法 骨灰生态处理 上海节地生态葬渐“叫座” 生态葬 江苏有望发补贴 天津推行生态环保安葬方式 “公益节地生态葬”可以全面推广 浙江义乌重奖“生态葬” 南京举行生态葬公祭倡导“环保殡葬” 长沙:“生态葬”渐成殡葬新宠 草坪葬最为接受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