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南部主打生态绿色牌
将建设地下车行系统
地下过街通道、地下隧道,这些地下交通模式在城市中已随处可见,而不久的将来,河西南部CBD三期区域内将出现地下车行系统。
什么是地下车行系统?南京河西新城区建设指挥部生态技术工程中心主任罗海明告诉记者,一般来说,隧道在城市交通中用作快速通道,对接的都是快速路网,而地下车行系统相当于将地面上的路网“复制”到了地下,这样,同样面积的土地上,理论上就能通行双倍的车辆,土地利用效率更高,路网也将变得更科学。
根据规划,未来在河西新城南部,即江山大街以南的地区,将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试点建设地下车行系统。在1到2平方公里范围内,将把包括快、慢车道,人行道的地面交通全部“复制”到地下。同时,地下车行系统会与办公楼、住宅、商业楼宇的地下停车场相连,非常便捷。
绿色道路会“呼吸”
未来,河西南部还会试建一种会呼吸、能透水的“绿色道路”。
这种道路采用渗水沥青等材料铺装,通过增大路面“毛孔”,可提高2—3倍的排水能力,减少雨洪对城市管网的冲击。同时,道路两边的生态草沟可将大部分雨水截留过滤后,再进入市政雨水管道或河道。“雨水落下时先清洗空气,再清洗屋顶,最后清洗马路,因此头10分钟的雨水中污染物最多。经生态草沟植被缓冲带以后,污染较重的雨水能很好地被净化。”罗海明介绍,雨水入土是很好的净化方式,能改善局部微气候环境,有效减少城市干岛效应、热岛效应,并补充地下水。
青奥能源中心为电动巴士充电
如果没有规划,随处建设的市政配套设施不仅浪费土地,也会大大影响利用效率。河西南部在规划中提出了紧凑用地和混合用地,这样就诞生了比城市综合体更先进的市政综合体、社区综合体、交通综合体。
“社区综合体目前已比较常见,就是将日常服务、公益等诸多功能组合融于一栋建筑。而市政综合体在全国还不多见。”罗海明说。
据了解,目前正在建设的南京青奥能源中心项目就是一个2万平方米的市政综合体——集公交首末站、纯电动巴士充换电站、商业、能源中心于一身。其中,一层是巴士首末站和纯电动巴士充换电站,二层为商业配套设施,三层、四层是能源中心,将为运动员村、会议中心等提供热电联供的清洁能源。其中充换电站将解决青奥会场周边的电动巴士充电问题,例如,在夜间停靠时,电动巴士可通过电池组上的充电插口,直接接在电源上充电。
不仅有完善的地面路网,还有不同于隧道的地下路网,车辆在地下通行,可以轻松抵达楼宇的地下停车场;
“绿色道路”不仅会呼吸、能透水,路边的生态草沟还能过滤雨水中夹带的污染物……
昨天,记者提前探访正在建设中的江苏省绿色建筑与生态智慧城区展示中心,相关负责人描绘出未来河西南部地区的生态、绿色、智慧图景。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