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大气污染公益诉讼制度
政协委员昨报到,环境话题成关注焦点
上周,全国不少城市都笼罩在雾霾中。昨天,参加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委员报到,“环境”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话题。
构建雾霾气象预警服务平台
省政协委员赵春杰说,大气污染很大原因来自于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而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各个职能部门的资源也缺少有效整合。
赵春杰建议,首先要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治理、关停重污染企业的同时,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增长。其次要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构建雾霾气象预警服务平台,在雾霾发生前和发生时可以及时提出健康预警,为公众提供有效的防护指导建议。
像公布PM2.5浓度一样公布土壤污染信息
除了大气污染,也有委员将关注的眼光放到了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省政协委员董元华说,去年,国家首次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仅有一些概括性的信息,但污染范围、地点、污染类型及严重程度等信息并不翔实。
董元华建议,土壤污染应该得到重视,并且希望能够像公布PM2.5浓度一样,公布土壤污染信息。
省政协委员赵鹤鸣则建议,各地和各开发区可以对落户企业提前进行土壤安全评估,建立档案,当企业离开归还土地时,再对土壤进行检测,对照最初的档案,来评估土地价值增长还是降低,从而决定给企业奖励还是惩罚。
研究出台我省环境空气质量补偿办法
民盟江苏省委的集体提案也关注到环保的话题。提案建议,发挥产业政策杠杆作用,通过征收排放税和发放排放许可证等措施,抑制企业的大气环境污染行为;通过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措施鼓励企业实施能效投资。此外,建议建立大气污染公益诉讼制度,赋予公民对于污染排放以及政府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诉讼权利。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建议,探索建立市场机制防治大气污染,突出市场在环境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研究出台我省环境空气质量补偿办法,倒逼各地政府下更大的力气保护大气环境。比如,建立省级考核奖惩和大气环境补偿资金,解决污染物在市际之间的相互影响。参照省际跨界大气污染监测站标准,新建市际跨界大气污染监测站等。
本报记者毛庆吕宁丰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