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专家来赣把脉生态建设
今年3月,江西省政府与国家外国专家局签署了一份协议,决定引进“国外智力”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服务。8月16日起,首批三名外国专家(均来自丹麦)来到江西进行实地考察,正式把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21日,记者在江西饭店见到了其中两名专家草本和袁恩先生,他们欣然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
对话草本先生
草本,61岁,丹麦国会环境规划委员会顾问
谈生态
——我乐意为鄱阳湖的美丽和完美奉献。照搬丹麦的生态技术到江西来并不合适。江西的资源、能源非常丰富,但人均占有量没有丹麦高,所以江西必须用低成本的投入换取生态和环境的良性循环使用。
谈梦想
——希望自己以后能看到一个全世界最完美的鄱阳湖,希望湖里的鱼都是‘笑脸鱼’,农家有更高的收入,景色更加宜人,生态更加和谐,渔家更加丰裕。
结缘两国大使力促专家来赣
61岁的草本先生是哥本哈根大学博士,有着21年公共服务业经验。他和江西结缘,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华裔妻子磨女士和两国大使的促使。
2006年,磨女士第一次来到江西,就被江西美景所深深吸引。回去后,她向丈夫草本先生描述了鄱阳湖,这让草本先生十分向往。
2007年,草本先生受九江市的邀请首次来到江西,并看到了他心中向往的鄱阳湖。之后,他也邀请九江友人前往丹麦回访。当时,同行的中国驻丹麦大使向他建议:“既然你那么喜欢江西,那么爱鄱阳湖,为何不多去江西的山水湖畔多走走?”
巧合的是,去年,江西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今年3月,省政府为此与国家外国专家局签署了一份协议,引进国外智力服务合作。随后,国家外专局向江西推荐外国专家时,由于草本声名显赫,丹麦驻中国大使也力推他来赣。
8月16日至21日,6天的时间,草本先生先后走访了南昌鄱阳湖南岸、共青城、九江鄱阳湖北岸、都昌县鄱阳湖东岸等地。
考察鄱阳湖水质变清了
两年前,当他第一次来到鄱阳湖,站在高坝上透过鄱阳湖远望长江,深感鄱阳湖周边景色十分优美,可当他近距离观察湖水时,发现湖水不太清澈。时隔两年后的8月,他再次观赏鄱阳湖,发现水质更清澈了。他站在高坝上,高兴地叫妻子来到身边,说:“你看,鄱阳湖好美啊!”草本先生说,“这次走访,星子、都昌、共青城……每到一处,我都感到环境和生态设施都有显著的优化。”
据了解,仅有500万人口的丹麦只有江西的四分之一大。“相比丹麦的湖,鄱阳湖实在是太大了,江西在两年内把鄱阳湖周边的水质监测站、污水处理厂都建成了,真不可思议,政府治理的效率很高。”草本说。
对话袁恩先生
袁恩,70岁,是开展污水和淤泥的生物处理工作方面的专家
谈节约
首次来江西,期待去看向往已久的鄱阳湖。江西一些宾馆用来冲厕所的水可以更节约些!江西雨水丰富,可以考虑利用雨水冲洗厕所。
建议用雨水冲洗厕所
另一位外国专家70岁的袁恩先生20日晚才抵昌。这是他第一次来到江西,他将在下周参观鄱阳湖。
他从事处理水质工作已长达40年,曾被全球许多国家引荐和开展污水和淤泥的生物处理工作。来昌仅一天,他着重观察了江西一些宾馆的用水情况。据他估计,宾馆平均每次用12~15升的淡水冲厕所,他认为还可以更节约。他表示,国外的淡水资源不如江西丰富,因此一些国家一般仅用0.5升的淡水冲小便。
江西雨水丰富,是否能够利用江西的雨水冲洗厕所呢?袁恩先生告诉记者,这是他的设想,这样既不会浪费资源,也有利于自然循环。
■刘雪峰、记者万里庆/文、温炜鑫/图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江西:78个县(市)污水处理厂找到"准婆家" 江西,乘上低碳经济“早班车” 高度重视林业的改革和发展 周国梅博士谈中国减排和环保政策措施 让天蓝地绿水清空气更新鲜 加快生态建设 促进科学发展 江西禁止商业性采伐生态公益林 江西旱象显露 沿江滨湖地区引水1亿方“解渴” 高温少雨水位急降 江西引长江水为赣江“解渴” 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出台 “英国在江西”活动启动 大漠边关守护绿色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