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丰城发展绿色生态经济 打造中国生态硒谷
中广网南昌5月7日消息(记者胡啸 于浩) 2007年以来,江西省丰城市着力打造中国生态硒谷,推进富硒产业基地建设,发展高效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2009年9月,中国生态硒谷经中国营养学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授牌为国家级富硒产业基地,到目前为止引进农业龙头企业7个和科研机构1所,预期投资11.6亿元,已完成投资2.2亿元,推出富硒产品10个,2009年产值达9400万元。
全国首家国家级富硒产业基地
宜春市市长龚建华在介绍宜春经济发展的时候反复强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在保护生态的过程中发展现代产业,既是宜春发展的基本原则,也是一个指导思想。丰城的富硒农业,就是生态经济和现代产业的典范。
2006年,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调查发现,丰城富硒土壤控制面积达524.7平方公里,属于江西省首次发现的大面积富硒土壤。丰城市利用这一资源优势,于2007年建立富硒产业基地,并将富硒农业开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点、农民增收的支撑点、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开发建设的链接点来抓,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丰城打造的“中国生态硒谷”成为全国第一家正式获得授牌的国家级富硒产业基地。
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生态产业品牌
据了解,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我国是一个既有丰富硒资源,又存在大面积硒缺乏地区。目前,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摄入量为每日50-250微克,而我国2/3地区硒摄入量低于最低推荐值。因此丰城的富硒资源,既是发展富硒农业的天然优势,也是经济发展的难得机遇。中共宜春市委书记谢亦森向记者介绍,丰城富硒农业的发展摆脱了以前发展“醒得早、起得晚”的状况,而是“醒得早、发展快”。
据介绍,丰城富硒产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发展的起点高、规划长远。富硒产业基地建设始终坚持高起点制定发展规划,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高规格引进培育龙头企业,高层次寻求技术支撑,努力打造富硒生态特色品牌。基地与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昌大学等10家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技术咨询、合作关系。新建了集富硒农产品检测、技术培训和产品展示于一体的富硒产业检测培训展示中心。在已开发的近5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吸引了9家企业落户,总投资规模15亿元,辐射周边9个乡镇,惠及4.2万农户。
占领制高点争当领头羊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丰城富硒产业在各方面已经占据行业内的领先水平。由丰城制定的12类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成为江西首批富硒产品标准。分别是:稻米及制品、豆类及制品、花生及制品、笋类及制品、蔬菜(包括薯类)及制品、水果、鲜肉、水产制品、蛋类及制品、食用油类、饮料类、茶叶和代用茶。
在富硒产品开发上,丰城突出了有机农业的特色,引进了雷竹、蓝莓、日本甜柿、胡柚、芦笋、小龙虾等新型种养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开发出的富硒有机大米在香港市场已卖到37.2元/公斤,富硒有机草莓在国内市场已卖到40元/公斤。农民从富硒特色种养、土地租金、劳动用工、承包管理、经济作物套种等多渠道实现了增收致富。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 西林积极打造“绿色生态经济”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