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近岸海域海水都是劣四类 酸雨发生率89.5%
近岸海域海水
均为劣四类水质
近几年来宁波近海海域的水质一直都很差。2012年宁波近岸海域海水均为劣四类水质(四类以下),不能满足近岸海域水环境功能要求。主要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无机磷,其中无机氮指标所有监测站位均超过四类海水标准。
解读:无机氮和无机磷的超标,给海水带来的最大麻烦就是富营养化以及赤潮的频发。其中杭州湾南岸二类区营养程度最高,达到严重富营养状态,镇海-北仑-大榭四类区、象山港一类区为重富营养,其它均为中度富营养。
杭州湾无机氮、化学需氧量浓度比其它海区明显偏高,镇海-北仑-大榭海区的无机氮浓度次高,两个功能区的海水水质主要是受钱塘江、长江口大环境海水水质与本地排污的叠加影响;
象山港由于港湾内外海水交换缓慢,以及港湾西半部与西沪港的海产网箱养殖与陆源排污的叠加影响,无机磷浓度与“十一五”相比有较大幅度升高。
灰霾天
全年96天,占26.2%
2012年,全年灰霾天数共计96天,占总天数26.2%,相比上年减少25天。
解读: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新标准试评价,2012年,中心城空气优良率为80.3%,其中Ⅰ级(优)60天,Ⅱ级(良)234天,Ⅲ级及以上(污染)72天。
主要污染物为PM2.5、NO2、PM10,其中PM2.5超标率13.7%,11月、12月均值浓度为全年最高,7月、8月份最低。
灰霾天气主要集中在初春、秋末和冬季三个季节,10、11、12月则是高发月份。其中11月“灰霾”天有16天,也就是说有半个月我们都是在“灰霾”天里度过的,而大气环境污染物主要是以细颗粒物PM2.5为主。
酸雨
发生频率为89.5%
2012年,降水pH年均值为4.55,平均酸雨发生频率为89.5%。相比2011年下降2.6个百分点。
解读:宁波中心城区(老三区)、慈溪、镇海、北仑为重酸雨区,其他都为中酸雨区,相比2011年,宁波中心城区(老三区)、慈溪、镇海、北仑、宁海降水酸性程度(pH年均值)有所增强,其中慈溪和镇海由中酸雨区转为重酸雨区,余姚、奉化、象山和鄞州降水酸性程度有所减轻,但酸雨强度等级仍为中酸雨区。
根据地面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可将我国地面水划为五类:
I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III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IV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通讯员 赵鸣婵 见习记者 何乔)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