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创森”让市民尽享生态福利
10月3号一大早,枣庄市民吴长清一家三口,就骑着自行车上了新修的凤凰绿道。54岁的吴长清告诉记者:一边欣赏美景,一边锻炼,这条绿道修到了咱心坎上。
长27.8公里的凤凰绿道,位于枣庄南部山区,东起市中区西昌路,西至新城长白山路,宽6米,其中汽车道宽4米、自行车道宽2米,道路两侧各有5米宽的绿化带,连接沿线各景观节点及各大景区,形成与公共交通相结合、快慢交错的出行方式,满足了市民亲近自然、体验生态的需求。
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中,枣庄市修建城市绿道190公里。市长张术平告诉记者,我们创建森林城市不是围着指标转,而是围着民生建。“鲁南绿城、山水枣庄”,不仅是城市品质的标志,更是普惠市民的福利,生态建设是最重要的民生。
枣庄是资源枯竭城市、老工业基地,既有许多采煤塌陷地,也有传统工业对生态环境的创伤。枣庄被列入国家转型城市,不仅产业转型,生态也要转型。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争取用5年时间,种植更多的树木,打造一座“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水相依”的森林城市,让394万枣庄市民“诗意般地栖居”。
在滕州市级索镇前泉村七星湖湿地公园,记者看到,绿树成荫,芦苇摇曳,人们在这里游玩、垂钓。曾几何时,这片采煤造成的塌陷地荒草遍地、蚊虫横生,经过治理,成为休闲胜地。在枣庄,20万亩采煤塌陷地,“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耕则耕”,化害为利,形成新的生态系统。
峄城今年石榴新增种植面积近4万亩,5年后,面积将翻一番,达到30万亩。农民爱种石榴,因为石榴不仅美化了环境,更鼓了他们的腰包,全区石榴产业年产值达10亿元。在“创森”中,枣庄把种树与农民致富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业、森林旅游业、果品基地和材林基地建设,全市新增经济林15万亩。
地处气候南北过渡带的枣庄,把湿地恢复保护作为“创森”重要内容,建各类湿地公园29个,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就有5个。与此同时,他们大力构建城市、镇村、山丘、通道、水系和平原“六大森林”体系,投资15亿元,造林37万亩2000余万株。全市初步呈现城区、近郊、镇村绿化交相辉映,水网、路网、林网绿化纵横交错,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共建的造林绿化新格局。
尽管“创森”才一年半,但枣庄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森林覆盖率达到34.1%,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6%,提高1个百分点;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5平方米,提高1平方米;大气质量由全省倒数三四位上升到前十位;主要河流水质稳定在三类水的标准之上。(张环泽)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