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德国馆:让“可持续、低碳”梦想照进现实
如果说在很多场馆我们看到了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愿望和憧憬的话,那么,在德国馆,严谨的德国人把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
从小小的剪草刀、洗衣机、壁炉,到零排放的汽车、碳封存技术、光伏发电、大型建筑,德国馆几乎所有的展品都在探讨“低碳城市”的发展和创新,也为全球发展低碳经济吹响了“集结号”。
“在德国,应该说80%以上的建筑都拥有低碳概念,它们或使用隔热的生态材料,或使用冷热电的分布式能源,或利用水热循环的利用系统,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政府部门,大家都倡导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德国馆新闻部经理孔然蒂说。
一进入德国馆,就可以看到德国智能建筑的设计理念展示。席立尔山的太阳能社区里,不仅实现了100%的污染零排放,太阳能屋顶和一个木屑发电站一年生产的可再生能量甚至超过了小区住户的需要,多余电量直接输入公共电网。
展馆里的一个显示器随时显示德国场馆每天的用电量和光伏型建筑材料收集的光能。孔然蒂介绍,德国馆每天有5%的电能是由展馆外层的光伏材料吸收提供的。
“德国馆的大部分结构使用的是钢结构,世博会结束后这些钢材可以重新使用。而馆场外有非常轻的薄膜,就好像是笼罩在德国馆外面的一把雨伞”,孔然蒂形象地告诉记者,这把雨伞保护德国馆免于烈日的侵染,还能减轻地面的压力,世博会后这些薄膜将制作成购物袋和遮阳伞。
在名为“德国制造”的展馆里,锂电池动力的剪草刀、既可以烧水又可以供热的壁炉、节省30%洗涤剂的洗衣机、零排放的汽车、利用微生物封存二氧化碳技术,几乎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产品,到工业材料,都吸纳了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这些商品在德国比比皆是,人们都非常乐意使用这些节能产品。”孔然蒂说,“而这些产品并不比使用普通材料制造出来的产品贵。”
身着可分解材料制成的T恤的工业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一项新的技术:如果将这些T恤埋到地下,10个星期后就将分解,分解后可为树木花草提供养料。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