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将建大气超级站 明年空气质量指数实时更新
主干道拟设噪声显示屏
环境监测的每一项工作都与民生息息相关。为了呵护厦门的美好环境,除了做好国家要求的繁重监测任务之外,厦门环境监测中心站还根据厦门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科学研究。鉴于机动车尾气是厦门空气重要污染源之一,厦门市政府出台了在部分路段试行机动车尾气监测的政策:今年4月1日起,每日7:00至9:00、17:00至20:00,未取得绿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机动车,禁止在仙岳路主线和成功大道通行。为了解仙岳路与成功大道限行前、后环境质量的变化状况,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主动请缨,要求对限行路段进行分期监测,分别于限行前的2月、3月和限行后的6月开展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限行后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平均浓度总体削减20%,PM10、PM2.5质量浓度削减超过30%。
而以改善民生为宗旨的厦门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目前也已“新鲜出炉”。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厦门市将增加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污染物监测,拓展温室气体、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生态等监测领域,完善饮用水源水质和近岸海域水质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同时在大型广场、大型商业密集区、部分城市主干道设置噪声显示屏。
[回顾]
环境监测范围不断拓展
厦门市环境监测的发展之路,是一个不断拓展的过程——从原来单一的水质和空气质量监测,到水源、水库、噪声、海上浮标等全方位监测;从原来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纯手动监测,到如今的多点连续自动监测;从原来的城市监测,到农村和城市的一体化监测;从一天一发布,到即将实施的一小时一发布。
这种长足进步,首先得益于厦门市持续不断的监测设备投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总工程师庄马展介绍,目前,中心站拥有实验场所3000平方米,各种先进的仪器装备总值达6000多万元。其中,近年购置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离子色谱等先进仪器就投入到了新环境质量实时监控以及评价工作中。另外,气质联机、液相色谱、流动注射分析仪等更为齐全的环境监测大型精密分析仪器也陆续投入到了其他方面的环境监测工作中。
而新的空气质量监测评价工作的进行,技术上依仗的是广受业界关注的先进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据了解,该系统包括4个国控点(鼓浪屿、洪文、湖里、溪东),4个市控点(海沧、同安、翔安、集美),2个市控工业区监控点(新阳、东孚)。自1997年以来,共投入设备经费2000多万元。这套系统在设计的当初,就已经进行了详尽的可持续规划,经过多年的拓展和完善,系统的稳定性与灵活的可操作性确保了国家新标准的顺利实施。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通过监测,促进提升和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致力于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在“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先进集体”——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每一位成员的眼里,他们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的一切努力,最终的指针还是要指向“民生”,民生,是所有环境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