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推进环境教育立法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音gǚ,指渔网),以成鱼鳖之长”。从《周书·大聚篇》里的这句名言可以推算,中国早在数千年前,就有了环境保护法规。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如今,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在这一个个时代奏响的华美音符中,如何更好地在全社会开展环境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在今年厦门“两会”上,它同样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在一个多月前,由市人大、市政协、市法制局、市环保局、市教育局等组成立法调研组,远赴已完成环境教育立法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天津市调研学习。针对立法先行地区的宝贵经验,他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索,一路讨论。
紧接着,一场规模空前的海峡两岸环境教育立法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在我市举行,台湾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所教授汪静明、东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梁明煌,以及宁夏、天津环保部门的有关负责人,纷纷登上讲坛做主旨演讲。据了解,两岸专家齐聚一堂对环境教育立法进行交流研讨,在福建省尚属首次。
往回看,早在去年上半年,市环保局便召开专题会议,成立《厦门经济特区环境教育条例》立法调研课题小组,制定调研计划,会同市教育局顺利完成市内的调研。
值得关注的是,在市人大、市政府2012年立法调研项目中,《厦门经济特区环境教育条例》也赫然在列。
厦门环境教育立法,这支提升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利箭,已在弦上。它指向的,是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高度。
【新闻延伸】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美丽厦门
1、加快创建国家级生态市
建设美丽厦门,从当前来看,推动国家级生态市建设便是一项重要举措。
据了解,我市确立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以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强调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在节能减排上实现新突破,全面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断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专业人士认为,这不仅是摆在我市环境保护工作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同时也对我市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开展环境教育立法,依法加强和普及环境教育,提升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和生态道德素质,必将有力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国家级生态市的创建进程。
事实上,与创建国家级生态市相辅相成的,还有当前我市正在推进的厦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守护战。巩固取得的成果,维护优美的城市环境,需要市民环境意识同步提升和主动参与。
“十二五”期间,我市面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环境保护工作,如何才能更好地优化经济增长、服务社会经济转型?在这种背景下,我市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的环境教育立法便有了新的意义:它势必有力促进广大市民环境意识的提升,促进更多的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为推动厦门环境教育立法提供了组织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市环境教育立法奠定了坚实基础,国际大环境给我市环境教育立法提供了推动力,台湾地区和大陆宁夏、天津等环境教育立法给我市提供了较好的经验……”昨天,和记者聊起厦门环境教育立法目前所具备的条件,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主任余进满怀憧憬。
环境教育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进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每一次发展、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环境教育工作。
2、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
提升城市生态文明,除了需要政府的主导外,也离不开社会上每个人的积极参与。
推动环境教育立法,厦门已经在全省率先迈开坚实的步伐。
开展环境教育立法,明确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对环境教育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和强化我市环境教育工作,必将扩大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覆盖范围,实现全民接受环境教育的目标。
“我市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已经开展了近三十年,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环境教育现实基础较好。”昨日,余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环境教育立法明确政府推进环境教育的责任,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进一步推进环境教育制度化、法制化、体制化,使其成为一项经常性而非临时性的工作,这对于建立完备的环境教育法律框架,完善我市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全民环境素质和环境保护意识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记者手记】新法规令人期待
每年三月最后一个周六20:30,我们的城市都会因为黑暗而美丽。“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厦门已经持续开展了多年。
那一刻,灯光在不断熄灭,厦门人的环保意识却在持续点亮。透过这个小小的镜头,我们不难发现,随着这些年厦门环境教育的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的理念,正在悄悄地植入人们的心田。
环境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尤其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唱响社会发展主旋律的今天。值得欣喜的是,推动环境教育立法,厦门已经迈开了稳健的步伐。
一部健全的法规,无疑将给厦门今后的环境教育,给厦门生态文明程度的提升,提供稳固的支撑。愿这扇窗口,能让更多的孩子感知身边美好环境的可贵;愿这个引擎,能让厦门的环保巨轮更加有力地破浪前行。
这也使得这本薄薄的、可能还带着油墨清香的小册子格外令人期待。
【关注】环境教育立法是大势所趋
环境教育立法已是大势所趋。放眼国际,美国早在1970年就颁布了《环境教育法》,此后,巴西、日本、菲律宾、韩国等也相继制定了专门的环境教育法。而在国内,台湾地区于2010年出台《台湾环境教育法》,2011年宁夏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教育条例》,2012年9月天津也出台了《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
在环境教育法制化这股猛烈的世界潮流中,厦门又一次走在全省的最前列。如果顺利,我市有望继台湾地区和大陆的宁夏、天津之后,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对环境教育进行立法的城市。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