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华东 >> 浙江 >> 正文

解决农村生态难题 淳安农户建造"人工湿地"

Eedu.org.cn 作者:叶良喜 李月红    资讯来源:浙江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21

    “现在,我们村里排出去的生活污水、化粪池污水在这些花草下面‘清洗’一遍后,就能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在淳安县临岐镇梅口自然村一方土地上,梅口村党支部书记鲍洋苟指着一片郁郁葱葱的美人蕉和绿色的麦冬草自豪地说:“你们可别小看了这一亩三分地,它可是我们村处理污水的秘密武器。”

    鲍洋苟指的“秘密武器”,其实是该县环保局和县农办在农村推广的“人工湿地”。淳安地处山区,农居分散,且拥有全省饮用水源保护区——千岛湖,从去年开始,该县财政投入300万元,整体推进农户“人工湿地”工程,目前已有5000户农户在房前屋后开辟了“人工湿地”。

    据介绍,“人工湿地”是一项利用集沉淀、生化、清水等功能于一体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在人工沙层上面种植美人蕉、麦冬草、马蹄莲等根系发达、喜湿、吸收能力强的植物。这些花草扎根在人工沙层中,当污水渗入沙层后,含氨氮的水体腐殖质、泥浆等都会被美人蕉等发达的根系吸收并消耗掉。一个“人工湿地”,每天可处理60升至320升的生活污水。

    “以前村里还没有引进‘人工湿地’的时候,村民的厨房下水、洗衣污水都没有固定的流向,容易造成农村水塘污染。”退休教师余铁生说,“‘人工湿地’建成后,村道干净了不少。听说这种处理方式还会防止千岛湖出现富营养化问题,确保湖水不会发生蓝藻现象。”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