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勤构建绿洲防护体系 逐步实现治沙增收
中新网兰州7月29日电 (记者 冯志军 朱世强)近年来,为改善生态环境,甘肃民勤县采取重点防治与区域防治相结合、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三结合”治理措施。在因地制宜、分类施治,稳步构建绿洲生态防护体系的同时,当地还积极发展生态经济,促进农民治沙增收。
民勤县县长费生云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民勤立足“高效、节水”两个关键,大力实施生态安全战略,立足项目依托,科学依法综合防治,启动绿洲大西线防风治沙工程,分区域建立不同类型的防沙治沙示范区,着力强化防沙治沙高新适用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工作,初步实现了防沙治沙由纯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
记者了解到,民勤构建绿洲防护体系包括对绿洲外围荒漠区实行封禁保护,实施封沙育林;沿边流沙区实施工程治沙,连片营造防风阻沙林带;压减区域过渡带强化治理,促进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绿洲边缘严重沙化区建设基干防护林带;绿洲内部配套农田林网,并加快发展以葡萄、红枣为主的经济林,加快重点区域风沙治理,形成了“外围封育、边缘治理、内部发展”的林业发展基本格局。
“通过科学合理施治,民勤县森林覆盖率已由2006年的10.86%提高至去年的11.52%,同时,近三年大风天气和沙尘暴次数明显少于往年。”费生云介绍,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思路,民勤在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与沙产业相结合的节水增收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按照“政府引导、公益支持、项目依托、资源整合、市场运作、农民自建”和“分沙到户、承包治理、开发经营、收益归己”的原则,通过建立政府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广泛动员群众投入生态治理,同时,积极鼓励和扶持群众在承包的沙地上发展梭梭嫁接肉苁蓉等沙产业,并通过减地不减收来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生态治理的积极性,以此实现农民增收。
民勤县林业局局长路林平告诉记者,随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试验区内群众人均政策性收入和基本生活收入由试验前的3800元提高到4100元,用水总量节约2/3,生态用水比例提高92.2%。另外,地下水的配置比例由70%降为7%,农业水资源产出效益增加50%以上。
此外,民勤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1.43万亩,由退耕还林拉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加快,粮经草比例达到30:65:5,退耕还林农户人均年增收390元。
民勤县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包围,94.51%的土地荒漠化,风沙线长达408公里。作为中国沙尘暴四大发源地之一,民勤已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干旱、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见闻 民勤加大供水恢复生态 干涸半世纪湖泊重现碧波 甘肃 民勤治沙走了哪条路? 民勤:落实“四禁”禁令保护生态环境 新疆: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准立项建设 民勤积极构建绿洲生态安全屏障 阿拉善盟再造天堂绿洲 民勤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绘就 沙漠里树起绿色丰碑 中国重要沙尘策源地民勤生态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民勤绿洲以水定发展 民勤治沙人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