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北 >> 青海 >> 正文

“戈壁绿洲” 蓬勃兴起“红色”产业

Eedu.org.cn 作者:子宜    资讯来源:青海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1-24

  “诺木洪枸杞颗粒饱满圆润,单果颗粒体积属国内枸杞之冠。”

  “柴达木枸杞的多糖含量相比其它产区而言含量居中,较适宜晾晒干果和制造浓缩汁,黄酮含量较其它产区高30%左右,是国内最优质的枸杞之一。”随着产业化发展进程,“柴达木诺木洪枸杞”的名气开始在国内外市场上崛起。

  诺木洪枸杞的地缘优势

  青海省农科院专家调查发现,在都兰县有一片我国最大的绵延4000公顷的原始枸杞群林。其中诺木洪就有较大规模的原生态野生枸杞林。从土地资源看,诺木洪这一青海省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柴达木湿地保护区内,总面积达150平方公里。闻名于世的柴达木枸杞,据专家考证就发源于诺木洪地区。

  而人工种植繁育枸杞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诺木洪地区属于典型的高寒干燥大陆性气候区,却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光、热、水、土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年均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左右,有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由于诺木洪地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从外地引进的枸杞在诺木洪地区生长过程中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果实品质优于其他地区。据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测定,柴达木枸杞所含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和具有调节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成分高,含糖量达50%以上,比宁夏枸杞高出10个百分点,黄酮含量较其它产区高30%左右。尤其是诺木洪枸杞,总糖含量高达53.6%—59.6%,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还原糖、钙、磷、铁等含量丰富,含有锗、硒、铜等具有抗癌、抗衰老、美容等功效的微量元素并高于其他产区,更是柴枸杞中的上品。

  近30年来,诺木洪绿色枸杞先后荣获多种奖项:1983年获国家外经贸部优质产品荣誉证书,被誉为“柴杞”;1994年获国家林业部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银奖;1994年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博览会金奖;2006年产品被评为青海省海西州知名品牌;2007年产品参加中国国际林产品博览会获得全国枸杞产业银奖;2009年,在上海举行的青海品牌商品推介会上,诺木洪枸杞让中外客商赞不绝口,备受青睐。诺木洪枸杞品牌的树立,带动产业发展的强势崛起。有专家指出,在未来几年,诺木洪枸杞将以其卓绝的品质受到海内外人士的瞩目,产业潜在价值不可估量。

  产业发展蓬勃兴起

  国家和省上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等方面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无疑对诺木洪绿色枸杞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据了解,经过30多年的科学驯化和扩大种植,今年仅诺木洪农场枸杞种植已近6万亩,成为全国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绿色枸杞产业基地。农场及周边地区枸杞干果产量达2000万斤,产值突破3亿元。诺木洪农场绿色枸杞产业的发展还带动加工业和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 2008年,农场与宁夏杞乡生物食品工程有限公司联合,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一套年产5000吨常温保鲜枸杞原汁加工全自动生产线;2009年又有10余名外省客商和农场职工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建设烘干、色选、深加工生产设施。与此同时,近6万亩枸杞还形成了拉动安置就业和增加农民创收的优势。近5年间,每年有近1.5万多名我省东部地区和宁夏、河南、四川、贵州等省区的农民到诺木洪农场采摘枸杞,平均收入5000多元。

  诺木洪绿色枸杞产业快速发展还引发出巨大的后续发展潜力。由于枸杞产业附加值高,近几年许多科研院所开始加大对枸杞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一些枸杞营销大户也开始进入枸杞深加工产业,并已陆续开发出枸杞酒、枸杞籽油、枸杞多糖、枸杞全粉、枸杞浓缩原汁、枸杞营养口服液等50多个深加工产品,但是,以上50多个深加工科研成果中,仅有20%左右实现了批量生产,还有许多具市场前景的产品尚待开发。

  对于今后诺木洪绿色枸杞产业发展方向,诺木洪农场有关负责人指出,加快枸杞产业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优势,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这是诺木洪农场在今后五年、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内要牢牢把握的推动柴达木地区枸杞产业发展的定位。按照这一定位,农场要在今后两、三年内以海西州把诺木洪农场纳入城乡一体化统筹建设为契机,大力搞好绿色枸杞产业园区建设,以此树立诺木洪农场枸杞种植产业的示范和标杆作用,带动全州枸杞产业快速发展。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府的支持,为柴达木绿色枸杞产业大园区建设引路抢滩。

  据了解,未来五年,诺木洪农场绿色枸杞产业发展规划确定枸杞种植面积增加到15万亩,建立千亩优质枸杞苗木繁育基地;并着力建设道路、渠道、变电站、枸杞加工烘干生产区等基础设施,把诺木洪农场建成特色产业突出、生态环境优良的枸杞产业发展平台;到“十三五”结束,将建成方圆150公里范围的绿色枸杞产业带和优质枸杞主产区40万亩,有机枸杞产业区初具规模,开发枸杞籽油、枸杞果汁、枸杞粉、枸杞黄酮等深加工、精加工品种,形成具有我国高原特色、绿色无污染、营养价值高、品牌优势强的产业集群。

  做大做强尚待时日

  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提高,枸杞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同时,枸杞的用途很广,它是食品加工、化妆品等产业不可替代的原材料,枸杞的市场潜力远远高出了人们的预期。

  怎样做大做强诺木洪绿色枸杞产业,成为业内外人士关注的热点话题。

  对此,青海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春杰认为,做大诺木洪枸杞产业就要有政策支持、资源配置、科技支撑、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他介绍,前不久,省上出台了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20条意见,这个20条含金量很高。现在要尽快把诺木洪枸杞产业发展规划纳入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盘子中,并把它作为循环经济发展试验园区建设的一部分纳入到循环经济试验区里。再一个就是金融服务要加大支持力度,企业更大的责任就是谋划自身的长远发展,在规划的时候,要把思路放宽一点,手笔做得大一点。

  青海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贾小煜表示,我省已经出台了一个鼓励和促进枸杞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涉及整个柴达木地区枸杞产业的整合和发展。但青海的枸杞产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还没有达到宁夏的枸杞规模和开发程度。因此,关键在要在品牌培育方面,产业链的发展方面有所突破。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专家陶燕铎则建议将农业标准化全面引入到枸杞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以标准化生产提高枸杞产品质量,以品质拓展枸杞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要提高枸杞产业的科技含量,并以产业吸纳人才、集聚人才,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善经营、会管理、熟悉国内外市场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和具有业务一流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 (作者:杨光铁轮)

  相关报道:

  让“柴杞”真正“红起来”

  包括诺木洪枸杞在内的柴达木枸杞被统称为“柴杞”,“柴杞”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两年产销势头旺盛,供不应求。不过,由于我省枸杞品牌经营方面的薄弱以及产业化发展上仍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柴杞”知名度、品牌价值尚不足以与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相匹配。

  要想让“柴杞”真正“红起来”,加快枸杞产业优化升级势在必行。目前,全球农业正经历一个划时代的变革。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高新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战略选择。省委省政府从生态立省的发展战略对高原特色产业枸杞加工业作出发展规划,为加快枸杞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实施枸杞产业综合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由此,我省应着力提升枸杞产业化水平,形成延伸化的枸杞产业链,从单一的种植业发展为种植、精深加工、科研开发、系列产品的完整产业体系,形成综合开发大格局。同时,要把握国际国内农业产业发展的前沿理念和高新动态,借鉴产业化、科技化、生态化一流示范园区成功经验,加大科技支撑,加大资金的规模投入,加强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枸杞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青海特色经济的健康发展。

  要想让“柴杞”真正“红起来”,品牌建设不容忽视。品牌经营一直是青海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只有创建名牌产品,通过品牌效应赢得市场,才能使青海的特色农产品在竞争中克敌制胜。以“柴杞”为例,目前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各地注册有多种商标,品牌多而杂乱、认知度低,没有形成统一的柴达木品牌。每年枸杞收获期,宁夏收购商低价收购柴达木枸杞,以“宁夏极品枸杞”销售,售价高达每公斤80余元,在超市、做出口的枸杞也大多都是宁夏牌的枸杞,而柴达木品牌的枸杞在市场上的知名度还远远不能与宁夏枸杞相提并论。因此,应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善于揭示枸杞产品的品牌潜质,使柴达木枸杞产品真正成长为名牌;在提高产品品质的基础上,加强市场营造,使柴达木枸杞产品进入到广阔的市场并树立品牌声誉。

  要想让“柴杞”真正“红起来”,一定要确保“柴杞”的品质优势和品牌信誉。“柴杞”,色红粒大,品质优良,这主要得益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这并不代表枸杞品种改良、资源研发就不重要了,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柴达木地区具有枸杞种植的地缘和气候优势,更需要我们保证种苗质量、提高种植技术,鼓励相关方面专家科技攻关,研究枸杞品质改良和驯化的课题,培育青海枸杞系列品种,以确立青海枸杞优质产品地位和市场主导地位。同时,针对目前生产过程中存在盲目性、随意性、趋同性,应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统一的标准化经营模式以及统一的绿色安全标准,这样才能使青海柴达木枸杞真正走上一条精品发展之路。(作者:子宜)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