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生态建设成效显现 野生动物种群不断丰富
10月10日,记者在班玛县玛柯河林区采访时,惊喜地看到一些盘羊在河边饮水。河边的湿地中,不知名的水鸟飞来飞去。公路旁的林间,时不时跳出几只松鼠挡住你的去路,它们乌黑的眼睛看看陌生的路人后,又迅速消失在大山中。远处的悬崖峭壁间,一群猕猴来来往往,时不时发出呼啸声。当我们行走在满子沟里时,耳边听到的各种鸟鸣声如同天籁之音。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画卷。
记者从班玛县林业局了解到,随着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各项工程的实施,班玛县生态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种类逐渐增多。白唇鹿、猕猴、雪豹、猞猁、野猪等稀有动物和国家级保护动物,常常出没在林间。
同时,国家珍稀鱼类“川陕哲罗鲑”就产于班玛县玛柯河流域,已建立“川陕哲罗鲑”保护救护中心。这一绿色宝库中,石爬鱼、娃娃鱼等鱼类资源十分丰富。
班玛县县委书记刘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伐木和采金曾是班玛县的支柱产业,但为保护生态环境,伐木工变成了护林员,采沙工成为了河道管护者。而且,党和政府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后,作为这一保护区核心区域的班玛县,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
“生态环境的日益好转,使得昔日里难得一见的猕猴等野生动物种群越来越多,为以后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刘波说。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自然生态的变迁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兴衰。从班玛县猕猴等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多的这一现象不难看出,这是三江源生态保护取得实际成效的具体体现。(作者:祁万强 李秉玺)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德国新技术防动物路毙 气候变暖致三江源冰川萎缩土地沙化趋缓 三江源地区冰川百年内将减少4-6成 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阶段性成效显现 生态保护和建设成硬杠杆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草地生态环境 保护野生动物无国界 生态潮动三江源 三江源生态实现明显好转 青海省财政下达4亿元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 吉林立法全面禁猎17年 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 广西打击边境野生动物走私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