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气象局公布该省2014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青海省气象局12日公布了该省2014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部分突破历史极值的天气事件入选。
青海省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处长陈彦山表示:“这些天气气候事件是经过专家认真评审后推选出来的,去年青海一些极端的天气气候不仅创造了历史极值,也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2014年青海省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如下:
一、夏季多地洪涝成灾
夏季该省降水大部偏多,化隆等多地出现明显降水天气过程,引发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以及塌方、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林地、道路、桥涵、水利防洪设施、在建水库遭受不同程度损毁,造成4人死亡、1人失踪、农作物受灾面积10300余公顷,经济损失近18300余万元。
二、夏季冰雹灾害致多地损失严重
夏季,青海省东北部地区及环青海湖局部地区频遭冰雹袭击,农田、林地等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受灾人口近20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7500余公顷,经济损失达16400余万元。尤其是化隆,夏季共出现9次冰雹灾害,油料、粮食等作物受损严重,受灾人口近816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近9900公顷,经济损失8400余万元。
三、西宁地区出现多年最早暴雪
10月10~11日青海省北部地区出现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大通、共和、互助、湟源、海晏、化隆和西宁市出现大到暴雪,其中西宁出现2008年以来最早暴雪。此次降雪共造成115300余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8900余公顷,经济损失近4600万元。
四、前冬多地低温日数创1998年以来最多极值
2013年11月~2014年1月10日,全省大部地区气温偏低,西宁、共和、门源、德令哈、格尔木、玛多等16个地区的平均气温或最低气温低于零下10度的日数创1998年气候显著变暖以来最多极值。
五、6月~7月初该省多地降水突破历史极值
6月1日~7月10日,全省平均降水量突破1961年以来最多极值。祁连、西宁、化隆等9个地区创1961年以来最多极值。全省平均大雨日数居1961年以来第三多。祁连、西宁、乐都等6个地区大雨日数创1961年以来最多极值。
六、今年牧草长势差于近5年平均值
2014年牧业区大部水热条件匹配较差,气象条件总体上不利于牧草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形成,各地牧草长势普遍偏差。牧草产量与近5年平均相比,环青海湖地区和青南大部减幅大于1成,该省牧草年景综合评价为“歉年”。
七、4~8月发生5起雷击事件造成1人死亡
4~8月,青海省玉树、尖扎、湟源、河南地区共计遭受5起雷击事件,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5头牲畜死亡,3间房屋受损,部分输电线路以及家用电器、办公电脑等受到损毁,经济损失近10万元。
八、入冬以来青海平均气温呈现南高北低两极化现象
12月1~21日,青海省东北部地区气温持续偏低,其中西宁、祁连野牛沟平均气温偏低3度以上,西宁、平安等12个地区平均气温创2006年以来最低极值。而青海省南部地区气温持续偏高,达日、甘德、治多、曲麻莱平均气温创1961年以来历史最高极值。
九、7月末~8月初大范围连阴雨天气致严重灾害
7月26日~8月12日,青海省大部降水日数明显偏多,多地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形成大范围、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共有21个地区先后发生连阴雨天气,致使多地出现洪涝及山体滑坡等灾害,经济损失严重,其中民和县中川乡光明村一社户主房屋倒塌,致使4人被埋,其中3人因抢救无效死亡。
十、五月乐都低温冻害致农作物遭受严重损失
5月10~11日,乐都气温骤降,并伴有雨加雪天气,山区气温降至0度以下。4个乡镇3100余公顷油菜籽、马铃薯等农作物遭受低温冻害,受灾人口达42800余人,经济损失近5200万元。(赵凛松)

责任编辑:ahaoxie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