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意识生发,才有“候鸟受款待”
日前,千余只被风雪滞留的候鸟,在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暂时安了家。尽管这些候鸟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和湿地工作人员的悉心款待与呵护,但对于用生命飞翔的鸟来说,哪里才是真正安全舒适的家,仍是未知数。
对于这些候鸟来讲,陆地上宝贵的湿地资源,都可能是它们温馨的驿站,而失去生态文明意识的任何地域,都可能是它们的“地狱”
环保部的资料显示,每年9月、10月间,候鸟从西伯利亚、内蒙古草原、华北平原等地起飞,分东、中、西三路南迁。东部线路主要沿我国东部海岸线推进。
近年来由于人口和经济增长压力,大片湿地滩涂被转变成水产养殖池等,导致一些依赖湿地生存的水鸟减少甚至灭绝;中线的候鸟迁徙线路在湖南、江西等地形成了狭窄的迁徙通道,给偷猎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在西线,新疆的阿尔金山、和田、喀什、阿克苏以及北疆的艾比湖、石河子、乌鲁木齐等沿河流域地区,偷猎候鸟的行为也比较集中。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一项报告显示,在过去的3年里,全国至少有20万只水鸟丧生。
目前,全世界有9775种鸟类,其中已有1212种濒临灭绝。候鸟的种类有4000种。一项调查表明,世界上每消失一种鸟类,就意味着与它伴生的几种鱼类、数十种植物以及部分种类的昆虫,也将随之消失。
保护关爱鸟类,不仅仅需要通过“硬性”的约束,还需要实实在在的为生态环境做些什么,同时,更需要切实唤醒每一个人的生态保护意识。
自治区始终把环保和生态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确立并提出了“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发展理念和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道路。目的就是希望从全区发展的高度,唤醒并强化各级各地区的生态文明意识。
2007年,乌鲁木齐发现世界濒危野生动物白头硬尾鸭;2012年,乌鲁木齐首次实现供暖一个多月时间里空气质量全优;还有很多地区在招商引资时,更注重以环保“选资”面对千余只滞留的候鸟,可以不夸张地说,是人的行为和意识的转变,决定了这些鸟类的生死存亡。
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重点提出。新疆作为一条重要的鸟类迁徙通道,于今年7月出台了《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条例》不仅对湿地概念界定,还结合新疆气候特点和野生动物迁徙规律,明确每年5月25日为自治区湿地保护宣传日。被喻为“地球之肾”的湿地资源,是大自然对缺水、干旱的新疆的厚爱,也是新疆生态保护的圆心。
在此次大批候鸟的暂停过程中,相关部门表现出的关注与行动力,也是关注自然环境、生态文明意识觉醒的生动诠释。

责任编辑:ahaoxie
>> 相关资讯:建美丽中国 靠制度先行 践行生态文明 全球70城市与地区倡导重拾手帕 发挥林业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 王如松院士:将生态文明融贯于美丽中国建设之中 建设生态文明水利必须先行 生态文明托起“美丽扬州” 建设生态文明 专家学者聚集赣州探讨低碳经济 黑龙江:保护野生动植物 建生态文明社会 候鸟在皖过冬:万鸟齐飞成冬景 洛杉矶“绿色节”推行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引领城市“绿色崛起”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 |
![]() |
您的评论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绿色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