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环境生态网 >> 资讯 >> 各地要览 >> 西南 >> 贵州 >> 正文

贵州实施退耕还林10年 为百姓“退”出来好日子

Eedu.org.cn 作者:周军    资讯来源:贵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2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项标志性工程,退耕还林是我省目前投入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10年来,它究竟给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机遇和变化。

    退耕还林工程涉及到亿万农民,把这一项荫及子孙、惠及万民的工程建设好、巩固好、发展好,需要地方 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站在事关我国生态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几山坡地饿肚皮,种上树子领补贴。风调雨顺日子美,打工挣钱长见识。是谁助大方县黄泥塘镇农民过上新生活?退耕还林。

    清清的赤水河奔腾不息,两岸竹林掩映,游人如织。是谁造就人间仙境?退耕还林。

    石旮旯,果园密,春赏花,夏摘李。是谁让普定县坪上乡石山披绿装?退耕还林。

    ……

    贵州省林业厅副厅长徐来富掰着指头,说起退耕还林给我省带来的实惠和变化滔滔不绝。

    自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我省历经了局部试点、全面展开、稳步推进和完善政策四个阶段。10年累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1879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657万亩、荒山造林1052万亩、封山育林170万亩。这项宏大的生态建设工程,惠及我省197万农户、824万农民,涵盖了全省87个县(市、区)、1400多个乡镇、1.4万多个村。中央投入我省工程建设资金累计达116亿元,按照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计算,中央总投入将超过240亿元,这在我省生态建设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工程是我省迄今为止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最受农民欢迎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为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加快长江和珠江“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步伐,有效遏止陡坡耕地水土流失。行走在毕节地区,记者看到昔日的坡土已长出碗口粗的杉树,溪水清澈见底。10年来,退耕还林工程为我省净增林业用地面积657万亩。按90%保存率计算,工程建设净增森林面积1691万亩,森林覆盖率将因此提高6个百分点,“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初步显现。据省林科院监测表明,工程区地表植被覆盖率已由退耕前的12.4%增加到78%,监测区土壤侵蚀亩数已由退耕前的年平方公里3325吨降低到1031吨。

    增加退耕农户的收入。目前,我省退耕农户户均获得的政策直补达5370多元,退耕还林补助占退耕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以上。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同时,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原则,培育了大量的经济林、用材林、竹林以及林下种植业,累计面积达460多万亩,已陆续发挥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增强了后劲。同时,退耕还林还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促进了生产要素的转移和集中,提高了复种指数和粮食单产。我省在退耕657万亩的情况下,全省粮食产量连年保持稳定,退耕农户的收入实现了持续增长,基本达到了“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的要求。

    促进社会转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退耕还林改变了农民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减少了耕作人口,将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走出大山进了城,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学到了技术,增加了收入。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生态意识的提高,改善了乡村面貌,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影响深远。(周军)



  • 上一篇资讯:
  •  
  • 下一篇资讯: 没有了
  • 责任编辑:ahaoxie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您的评论
    姓 名: * Oicq:
    性 别: Msn:
    E-mail: Icq: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验证码: *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内容搜索

    推荐文章

    广告资讯

    绿色生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